暑期遊陝西 紅色體驗新

來源: 更新:

從寶塔山的“日夜雙景”到金延安的情景式街區,從照金紅色文旅小鎮的沉浸式體驗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的思政課堂……陝西現有涉及紅色文化A級旅遊景區70多家,正通過觸手可及的真實場景、前沿的科技賦能和巧妙的多元融合,爲遊客提供深度沉浸的紅色新體驗,努力讓流量變“留量”。

遊客在薛家寨景區重走紅軍路 受訪者 供圖

構建立體格局

“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許多遊客感嘆,登上寶塔山,纔算真正到了延安。“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寶塔山就成了革命聖地延安的象徵。”延安寶塔山景區講解員李惠楠告訴中國旅遊報社記者,寶塔山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紅色文化生動課堂。景區正通過“紅色旅遊+生態文化”模式,將歷史場景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日夜雙景”的文旅體驗。

在銅川,這塊英雄的土地,孕育形成了偉大的照金精神,歷史的迴響同樣清晰可見。走進夏日裏的照金紅色文旅小鎮,1933廣場上游人如織,薛家寨景區裏遊客重走紅軍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內的年輕面孔日漸增加。陝西照金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景區年遊客接待量已突破200萬人次,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600萬人次。同時,景區還將積極打造實景體驗感強、互動參與感好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讓紅色教育迴歸現場實踐。

一首《東方紅》不僅唱進了國人心裏,也讓榆林佳縣被更多人熟知。近年來,佳縣摸清紅色文化資源“家底”,將散落在溝壑梁峁間的53處紅色印記打造成鮮活的教育載體。

“1947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期間,曾在佳縣戰鬥生活了100天,並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土地法大綱》等重要文件。”佳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副局長王萬剛介紹,佳縣依託縣域紅色文化、黃河文化資源,按照“文化+旅遊+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思路,聚力打造轉戰陝北紅色旅遊帶和70公里黃河古村風情帶,逐步形成了“紅色引領、非遺鑄魂、文旅互促”的立體發展格局,讓紅色文化在真實場景中煥發新活力。

拓展體驗邊界

當歷史的厚重底蘊遇上現代科技的奇思妙想,紅色旅遊的體驗邊界被極大地拓展,沉浸感也隨之躍升。位於延安市高新區的延安紅街,是一個大型紅色主題情景式街區,集紅色旅遊、紅色教育等多重功能於一體。街區除了情景體驗劇《再回延安》可以讓遊客“走着”看錶演,增加互動體驗之外,創意建築“練兵場”也是街區創新互動體驗式項目的一個主要場館。

作爲集歷史重現、場景體驗、國防教育與紅色培訓於一體的軍事樂園,“練兵場”以革命歷史題材爲創作基礎,爲遊客定製了多種沉浸式互動項目。“場館融入了軍事沙盤模擬、互動射擊等體驗,可參與地道戰、保衛延安等經典場景。”甘肅定西遊客趙褘在離開“練兵場”後,繼續前往街區紅色征程VR體驗館。

走進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一張張圖片、一件件紅色文物訴說着風雲激盪的革命歲月。紀念館講解員劉佳介紹,爲了提升遊客的體驗感,除了講解內容不斷更新,還會通過現代化聲光電等陳列技術手段精心布展,再現革命場景。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則藉助科技力量,建成了“互聯網+革命文物”線下教育體驗中心,通過多媒體傳播矩陣,讓革命文物“開口說話”。記者走訪看到,紀念館不僅爲青少年量身定製“童心向黨,薪火延安”革命舊址研學課堂,還通過情景授課、趣味闖關、互動體驗等多元形式,讓孩子們在沉浸式學習中厚植家國情懷。7月1日推出的《我要去延安》沉浸式思政實景演出,還會通過大學生志願者的精彩演繹和專業講解員的深度解讀,帶領遊客跨越時空,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

咸陽的紅色遺蹟也在科技的助力下煥然一新。馬欄革命舊址、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等地,通過提升景區基礎設施、改造舊址陳列布展、豐富展示內容等方式,廣泛運用聲光電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革命歷史。“馬欄革命舊址的展陳水平不一般,聲光電結合得非常巧妙,把歷史細節準確生動地呈現出來,讓人深受震撼,心靈得到洗禮。”江西遊客李爾濰初次參觀後由衷讚歎。

探索多元融合

陝西紅色旅遊的魅力,還在於其將紅色基因與地域文化、非遺傳承、民俗風情等元素創造性融合,營造出豐富多彩、立體鮮活的沉浸氛圍。6月14日,延安紅街開街4週年活動正好遇上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陝北剪紙、安塞腰鼓等非遺項目在紅街的舞臺上精彩呈現,遊客不僅能欣賞到傳統藝術的魅力,還能深入瞭解其背後的紅色故事。

視線轉向金延安旅遊度假區,每逢假期,遊人如織,遊客可以在這裏觀看紅色演藝、品嚐陝北美食、體驗非遺手作,全方位感受紅色旅遊的新活力。“畢業旅行最不可或缺的是留下青春最美的照片。從老延安漫步到北宋延州城的繁華街市,金延安爲換裝旅拍提供了絕佳背景。”金延安旅遊度假區負責人介紹,不少籃球運動員們近日走進金延安,在與金延安籃球隊進行友誼賽切磋後,還開啓了一段紅色文化研學和陝北風情沉浸之旅。“未來,景區在繼續深挖紅色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體育+’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賽事經濟新模式新場景,促進文旅體商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

照金陳家坡會議舊址最近也迎來不少家庭遊。“陳家坡,不一般,明燈廣場在眼前;明燈亮,明燈紅,明燈照耀向前行……”陝西照金幹部學院特聘的現場教學老師杜天祥,用一口老陝腔和翻飛的快板,將黨史和革命故事融入自編的順口溜中。這種獨特的傳播方式,不僅吸引了衆多遊客駐足聆聽,更讓紅色文化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人心。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陝西紅色旅遊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景區品質逐步提升,數字景區建設取得實效,更多年輕人將紅色旅遊作爲了解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方式。紅色旅遊逐漸形成以“紅色演藝+數字應用+場景復原與沉浸式體驗”爲主要內容的新場景新空間新模式,以適應紅色旅遊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拓展了發展空間。(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任麗;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