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博追尋138億年前的第一束光

來源: 更新:

宇宙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7月3日,“宇宙考古:時空探索”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衆展出,邀觀衆到國博追尋138億年前的第一束光。

展覽現場 記者 鄧敏敏 攝

今年是中瑞建交75週年,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瑞士駐華大使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主辦,清華大學天文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辦。展覽分爲“儀器和技術:繪製宇宙”“大數據的星空”“可持續的太空”“未來:行星之旅”4個部分,融科學探索和藝術詮釋於一體,將宇宙中真實、分散、抽象的數據,通過數字裝置、互動體驗、動態雕塑和前瞻性設計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

據介紹,這些展品既包含對人類與地球和宇宙關係的思考,又有對宇宙數據和圖像的可視化研究,還有對空間污染治理以及對未來人類太空生存的探索,展示出當代科學研究跨國界、跨學科高度協作的豐碩成果,從不同維度構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敘事。

《南宋天文圖碑拓片》(左)和《“日夕有食”卜骨拓片》(右) 記者 鄧敏敏 攝

展覽還展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南宋天文圖碑拓片》,此圖是南宋寧宗時期禮部尚書黃裳依據實測資料繪成星圖,撰寫釋文。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由王致遠主刀刻成“天文圖”石碑,此爲石碑拓片。碑面上半部刻星圖,下半部刻釋文,闡釋天體運行、四季更替、曆法推算等理論。星圖共刻1434顆恆星,還繪有赤道、黃道、二十八宿區線以及銀河的界線。此圖遠比歐洲同時期的星圖更爲系統和完整,現代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比對,確認其星位與現代星表高度吻合。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模擬器》 記者 鄧敏敏 攝

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實驗博物館學實驗室提供的交互裝置“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模擬器”也吸引了不少遊客的關注。據瞭解,宇宙中存在與無線電通信系統頻率相似的無線電波共振,有些無線電波在宇宙中傳播的時間長達138億年。分析這些信號,有助於研究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

本次展覽展期3個月,遊客需進入國家博物館後現場購買門票參觀。(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鄧敏敏;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