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老年人在旅遊業發展中實現老有所爲

來源: 更新:

隨着生活條件、醫療技術、社會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不斷提升,老有所爲、老而能爲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需求和社會現象。爲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實現老有所爲,今年6月,民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 推動實現老有所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政策法律環境初步建成,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清理完成,“銀齡行動”等老年人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基本形成,老年人教育、文化、體育服務供給更加高效,老年人社會參與能力逐步提升。

圍繞老年旅遊,《意見》提出,提升旅遊服務設施適老化水平,鼓勵開發旅居養老、“家庭同遊”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服務產品,落實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健全行業監督機制,發展老年旅遊保險業務等措施,進一步明確了老年旅遊市場發展、老年旅遊產品開發的方向。

老齡事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到人口總數的22%左右,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羣體。《意見》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實際,提出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生活規律、人生和職業經歷等角度出發,構建起以旅遊爲路徑的老年人生活和再發展機制,是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促進老齡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首先,要不斷豐富老年旅遊產品供給,做大老年旅遊產業規模。老年人是真正的有錢有閒有需求的社會羣體,是旅遊市場重要的常態化客戶。然而,目前市場上適合老年人身體特徵、知識積累、人生經歷和興趣愛好的旅遊產品還不是很豐富。

因此,建議從老年人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老年人時間充分、經驗豐富、知識積累深厚和生活節奏慢等特徵,開發自然休閒、文化浸潤、養生保健、旅居康養等旅遊產品,用豐富多元和精準對應的產品供給,撬動老年旅遊市場的規模增長。同時,在產品組合的定製設計上,積極倡導以“家庭同遊”或“帶着父母去旅遊”爲導向的“親子游”“家庭遊”產品研發,讓旅遊成爲老百姓享受天倫之樂的生活必選項。

其次,要根據老年人行爲特徵,全面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旅遊是一種流動性消費行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消費習慣。作爲常態化的旅遊消費羣體,與之對應的旅遊服務系統適老化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例如,針對購買、消費過程中的諮詢獲取、預訂和購買支付、身份識別、智能設備的使用以及遊樂設備、娛樂活動的性能特點等方面,需要進行專門的適老化設計,全方位提供適老化的設施、設備和使用方法、選擇渠道,構建完善的“老年人無障礙”旅遊服務體系。

再次,要積極發揮老年人作用,創新構建老年人自我服務體系。隨着人們健康水平的整體提高,許多人退休之後身體狀況良好,依然能夠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

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人力資源的素質要求彈性較大,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專業和知識背景的人,都有參與執業的機會。要建立向退休人員開放的參與機制,讓有知識、有技能、有能力的老年人,能夠以志願者身份或通過再就業渠道,參與旅遊業發展,特別是創新形成“老年人服務老年人”的旅遊服務新模式,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實現老有所爲和老而能爲的樣板。

最後,要完善政策體系,支持老齡事業健康發展。《意見》提出,創新志願服務模式。注重項目引領,推進老年志願服務項目化運行,做優做強“銀齡行動”等老年志願服務品牌,支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業特點的志願服務項目。

老齡事業涉及的部門和領域廣泛,推動老齡事業健康發展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保障。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政策保障體系:一要健全老年人蔘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政策支持體系,二要建立退休人員再就業的勞動合同、薪酬、補貼、社保、個人所得稅以及行業准入等方面的規範,三要完善老年人生活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

從發展老年旅遊的角度來看,則要從行業特點和職業要求出發,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職業技能、專業要求、執業證書等提出具體的行業標準和實施指南,讓“銀齡行動”更好地在旅遊行業落實、落地。

總之,旅遊是一個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進步和健康的惠民產業、幸福產業。參加旅遊活動,能夠豐富老年人生活、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參與旅遊業發展,能夠充分發揮老年人的閱歷、經驗、知識、技能和專業等特長,在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價值感和成就感,讓老年人度過更有意義的人生旅程。(作者:王德剛 尚曉攀;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