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體面地“跪下”!

來源: 更新:

美國這些年動手不少下場都不咋地,嘴上說“反恐”,手裏拿着鑽地彈,結果炸完也要自己找臺階下。這回對伊朗搞“午夜之錘”,架勢拉滿,戰果卻虛得很。

被炸了軍事基地,總統還要發文感謝對方“提前打招呼”。從阿富汗狼狽撤軍,到卡塔爾基地被導彈問候,美方一次次展示出高舉輕放的“體面邏輯”。

表面強勢,實則是怕失控,怕出事,更怕被全世界看穿。美國嘴硬背軟,每次都說“掌控局勢”,其實手裏啥也沒抓住。體面,是它最後的遮羞布,跪着,還不忘拉拉領帶。

“錘”沒敲響,聲大門輕

2025年6月21日凌晨,美軍啓動代號爲“午夜之錘”的空襲行動,目標指向伊朗境內三處關鍵核設施: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

按照美方披露,參與空襲的包括125架軍機和7架B-2隱形轟炸機。空中力量規模巨大,甚至還佈置了誘餌編隊,從太平洋方向吸引注意。

實打實投入的是B-2和F-35編隊,從大西洋方向突入空域,主攻福爾多福爾多設施修建于堅固山體之中,最深處埋藏於地下100米以下。

美軍在此次空襲中投擲了14枚鑽地炸彈,配合巡航導彈進行聯合打擊。戰術編排極其精準,連通信干擾都同步啓動,以確保最大程度摧毀目標。

國防部在行動結束數小時內即發佈聲明,宣稱“福爾多已被摧毀”,並強調此舉是對伊朗核活動的“必要遏制”。

不過,問題隨即浮現。伊朗方面在行動前48小時,已完成福爾多敏感材料的轉移與核心設備的遷移。空襲造成的實質性破壞,限於設施外圍及部分交通通道。

戰後首批衛星照片顯示,目標建築外殼完好,未見大型爆炸殘留。伊朗國家媒體指出,爆炸聲確實震動了伊斯法罕城郊,但核心設施“未被觸及”。

多家美媒均未找到明確證據證明“福爾多被摧毀”;智庫評估結論:炸彈落點集中於地表入口區,未深入關鍵艙室;軍事觀察員分析,美方行動速戰速決,更像是“象徵性震懾”。

結果可見,美軍這次聲勢浩大的空襲,實質打擊效果存疑,官方表述也未提供獨立評估數據“炸得漂亮”與“炸出戰果”,差距巨大。

這次空襲更像是一場政治秀,舞臺燈光足,鼓點打得快,落幕卻倉促。下一幕裏,美國不僅沒穩住“勝利”,反倒迎來了一場被通知的報復。

導彈打來,感謝送出

2025年6月23日凌晨,伊朗向美軍空軍基地發射14枚導彈。這一行動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執行方爲革命衛隊。導彈編號、型號未公佈,但目標明確,直指美軍在中東最核心的軍事部署點之一。

該空軍基地位於卡塔爾首都多哈西南35公里處,駐紮有超1萬名美軍士兵,具備空中預警、戰略指揮、後勤調配等多重功能。該基地一旦遭重創,將直接影響美軍在整個中東的前線能力。

這次襲擊與美軍空襲伊朗的行爲構成“鏡像回應”導彈數量與美方空襲所投彈藥數一致,打擊目標也採取了避開民區的策略。伊朗聲明中明確指出,“此次襲擊針對的是侵略行爲的回擊,其力度與對象符合對等原則。”

更詭異的在後頭。特朗普親自發布聲明稱“伊朗在發射前已告知我方”,“並徵詢具體打擊時間”。他甚至稱讚伊朗“非常好”,並表示“此次襲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根據卡塔爾當日聲明,13枚導彈被攔截,1枚偏離落點未造成破壞。防空系統啓動及時,未對居民區或軍事核心設施形成實質打擊。整個過程如同一次經過溝通後的“定向表演”。

這場導彈襲擊,在伊朗看來是報復,在美國看來是“演練”。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臺連續發文,表達感謝,讚賞對方“理性剋制”,同時強調“區域穩定的重要性”。

如此局面下,美國實際已默認了伊朗的強勢存在,同時也以“外交風度”化解了軍事失敗的尷尬。

導彈來了,美軍基地安然無恙,傷亡爲零,反而成了美方“有備無患”的證據。這就是美國式“體面下臺”,表面沒輸,其實被動到極點。

但中東這盤棋,遠遠不只卡塔爾和伊朗。接下來的故事,要追溯到一個更大的傷口——阿富汗。

背影最狼狽,卻說是“戰略收縮”

時間推回到2001年10月7日,美國以“反恐”爲名發動阿富汗戰爭。第一輪空襲打擊塔利班據點,英美爲首的聯軍快速推進。喀布爾陷落、馬紮裏沙里夫投降,戰爭似乎來得猛烈又幹脆。

實際推進並不如預期。塔利班沒有全面瓦解,反而在山區和鄉村維持頑強抵抗。美軍在高峯期部署10萬士兵,戰費支出數千億美元,卻始終無法實現所謂“徹底清剿”。

2009年,奧巴馬宣佈增兵3萬。2011年開始陸續撤軍。整個戰爭持續20年,美方前後更換多任總統,每一任都留下一張“阿富汗戰敗責任表”。

2021年8月,美國全面撤出喀布爾。塔利班重新掌控政權,政府軍一日崩盤,曾受美方支持的政權徹底瓦解。

機場撤離混亂不堪,直升機盤旋、民衆追車、外交官匆忙打包,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國軍事霸權的最狼狽一面。

美方對外說法叫“戰略收縮”,強調“完成階段性目標”。可從拉登被擊斃,到塔利班捲土重來,真正的結果很難用勝負以外的語言解釋。

如今看卡塔爾空襲事件,美國的回應方式與阿富汗末期如出一轍。面對局勢,先動手造勢,再快速抽身;面對傷害,強調溝通協商,避免升級。體面,是遮住行動目的的那塊布,是掩蓋退卻姿態的煙霧彈。

阿富汗走了個“任務完成”,卡塔爾送了句“感謝伊朗”。美國,正在全球舞臺上,一步步演着“體面的衰退”。

參考資料:

美國“午夜之錘行動”,“戰果”疑雲重重.環球網.2025-06-23

美國下場轟炸伊朗核設施:高風險的戰略豪賭?.復旦發展研究院.2025-06-30

特朗普稱讚伊朗“非常好”:伊朗經我批准才空襲了美軍基地,他們還問幾點打方便.成都商報.2025-06-26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