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人被瘋狂屠殺的原因:大量女性被奸辱,活人被當成實驗品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15年4月的伊斯坦布爾街頭,空氣中瀰漫着不尋常的緊張。

當夜幕降臨,奧斯曼政府的軍警突然出動,在全城展開針對亞美尼亞知識精英的系統性抓捕。

數百名亞美尼亞醫生、作家、教士和社區領袖被從家中拖走,然後悉數被處決。

這場精心策劃的逮捕行動,成爲20世紀首次種族滅絕的揭幕式。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超過100萬亞美尼亞人在驅逐、酷刑與集體屠殺中喪生,屍體遍佈安納托利亞高原的乾涸河牀與沙漠邊緣。

這場屠殺並非突發事件,而是奧斯曼帝國三百年統治中宗教與民族矛盾的總爆發。

亞美尼亞人作爲衝突的弱勢一方,幾乎對奧斯曼帝國的屠殺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屠殺早有徵兆

至十九世紀末,曾經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已日薄西山。

巴爾幹諸國紛紛獨立,帝國版圖急劇萎縮。

生存在帝國夾縫中的“二等公民”亞美尼亞人,對那些獨立的民族十分豔羨,獨立的呼聲也在亞美尼亞人中水漲船高。

1894年,隨着謀求獨立的亞美尼亞革命黨人活動加劇,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人的關係驟然緊繃。

奧斯曼當局的鎮壓矛頭不僅指向革命者,更廣泛波及亞美尼亞平民,大規模逮捕與酷刑隨之而來。

1894至1896年間,亞美尼亞人多次發起抗議活動,甚至以炸燬銀行相脅,這些行動極大地刺激了土耳其當局。

雙方對抗持續升級,當局鎮壓與民間反報復頻繁上演,但力量懸殊的亞美尼亞人始終處於絕對劣勢。

在帝國統治者哈米德二世有組織策劃和縱容下,此期間有超過五萬亞美尼亞人慘遭屠戮。

哈米德二世的專制統治在十二年後被青年土耳其黨人推翻。

亞美尼亞人曾對這些標榜“自由、平等、博愛、正義”的改革者寄予厚望。

然而,奉行泛突厥主義的新政權對亞美尼亞人的迫害,比之哈米德有過之而無不及。

青年土耳其黨人以平定叛亂爲由,在阿達納地區大肆燒殺搶掠,造成近三萬亞美尼亞人喪生。

在帝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的亞美尼亞人,獨立之路渺茫,迫害已成常態。

他們未曾預料,一場更爲慘烈的滅頂之災已悄然臨近。

種族滅絕的實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

同年冬天,帝國軍隊在高加索前線進攻俄國遭遇慘敗。

青年土耳其黨人擔憂亞美尼亞人趁機與敵國勾結,引發內亂,遂決定對其實施有預謀、有組織的種族滅絕。

事實上,早在一戰前,青年土耳其黨即已圖謀構建單一的土耳其民族社會,亞美尼亞人因此成爲其首要清除目標。

1914年12月至次年1月,青年黨高層祕密草擬了以驅逐和屠殺爲核心內容的“十項政策”,其目標直指亞美尼亞種族的整體滅絕。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土耳其政府在首都伊斯坦布爾逮捕並處決了650餘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與社會領袖。

標誌着這場種族滅絕的正式啓動。

這一天被後世亞美尼亞人定爲大屠殺紀念日。

隨後,大規模屠殺全面展開。

軍隊首當其衝,帝國境內所有軍隊內的亞美尼亞人被第一時間甄別,然後被解除武裝。

等待他們的是無盡的苦役,而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

平民當然不可能被放過,帝國政府軍迅速對東部諸省的亞美尼亞男性展開清洗,僅月餘時間便將他們屠戮殆盡。

1915年5月,名爲《特西爾法》的驅逐令頒佈,一場波及全帝國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滅絕行動全面展開。

數十萬亞美尼亞家庭被勒令“遷移”至敘利亞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

而帝國政府並不提供任何物資和幫助,反倒是亞美尼亞人遺留在帝國境內財產將被全部充公。

押運途中,屠殺、強姦、劫掠、折磨持續不斷,婦女兒童淪爲奴隸與工具。

這條“遷徙”之路,成爲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

土耳其當局在幼發拉底河沿岸設立了25座集中營用於轉運流亡者。

在這裏,亞美尼亞人連牲畜都不如,他們被當做實驗品折磨到死,其他暴行也一一上演,所有能想象到的惡行都被施加於亞美尼亞人身上。

歷經姦淫、劫掠與屠戮,最終抵達沙漠者十不存一,而等待倖存者的仍是飢餓、疾病與死亡。

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最終導致100萬至150萬亞美尼亞人喪生,成爲二十世紀最駭人聽聞的人類悲劇之一。

真相難以大白

至1917年,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口幾近消失。

然而,劫後餘生的亞美尼亞人卻未能迎來真相的黎明。

自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來,歷屆政府均斷然否認種族滅絕的存在。

官方宣稱,當時因部分東部亞美尼亞人與俄國合作而實施驅逐,過程中雖有數萬人死於疾病與飢餓,但奧斯曼帝國從未蓄意進行種族滅絕。

大屠殺發生時,正值一戰膠着,西方列強出於戰爭考量與地緣政治利益,未能進行有效干預。

直至一戰結束,作爲戰敗方的奧斯曼帝國被送上審判席,國際社會纔開始譴責針對亞美尼亞人的暴行。

迫於壓力,土耳其法庭對部分責任人進行了審判,判處無期徒刑與死刑。

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最終在柏林被亞美尼亞人所羅門·特利裏揚刺殺。

1978年,聯合國將此事件定性爲“種族滅絕”。

此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衆多國家相繼正式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然而,土耳其政府依舊持續否認,對歷史的否認和對自由言論的限制也讓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屢屢碰壁。

如今,在土耳其,公開承認大屠殺即面臨“損害國家榮譽”的刑事指控。

而倖存的亞美尼亞人並沒有放棄對真相的追逐和發生,他們不斷的蒐集當年屠殺的證據。

並以讓種族滅絕行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爲己任,在國際舞臺上不斷髮聲。

如今的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的最高處矗立着一座莊嚴肅穆的紀念館。

這是爲紀念當年被殘害的100多萬同胞亡靈而建造的“種族滅絕紀念館”。

而當年的那段歷史也被一一寫進了教科書。

歷史雖沉重,但不能被忘卻,傷痕雖深刻,但不能被無視。

否認歷史就是在動搖自己的根基!


參考文獻:

“亞美尼亞大屠殺”用詞之爭折射土美關係深層分歧,秦彥洋、昝濤,世界知識,2021-06-16,期刊

種族滅絕:亞美尼亞大屠殺,陳冬穎、徐萍,百科知識,2007-09-15,特色期刊

百年懸案駭人聽聞的“亞美尼亞大屠殺”,陸樹林、文鋒,環球軍事,2010-01-01,特色期刊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