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臺灣不是最重要的,要是確認俄羅斯不敗,中國將迎百年大變局

來源: 更新:

這兩年,大家最愛問的一句話就是:“臺灣啥時候收?”有的說今年就得動手,有的說再拖就晚了。可真要翻開國家戰略這本賬本,你會發現一個大實話——現在這時機,還真不夠“划算”。

統一臺灣,當然重要,但它得是“收官動作”,不是“開局賭注”。國家不靠衝動做事,而靠排兵佈陣,靠算清全盤得失。

今天全球局勢正變,誰穩住節奏,誰就有資格寫規則;誰跟着起鬨,誰就先掉進坑裏。我們要做的,不是搶第一步,而是寫好最後一句話。

統一不靠“開火”,靠的是“算清賬”

統一臺灣,是國家意志。但這個“意志”,從來不是情緒表達,而是戰略工程。這工程不光得打得贏,更得算得清、扛得住、穩得下。統一不能變成“短跑式衝動”,而得是“結構性收口”——結局漂亮,賬本划算。

2021年,《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首次明確提出,要“牢牢掌握臺海鬥爭的主動權與主場權”。換句話說,不是“看到機會就動”,而是“把時間軸握在自己手裏”。

那現在是時間嗎?我們來看賬本: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正值產業鏈重塑、內需深化的爬坡期。

如果此時強行推進統一,西方將以“地緣衝突”爲由,對中國發動全方位經濟制裁,衝擊高科技、高端製造、國際結算等多個關鍵領域。

美國正極力炒作“臺灣是民主前哨”的敘事,一旦中國主動動手,西方可以輕鬆構建“強權壓制”的話語結構,將臺海問題輿論反轉爲“全球對中國干預的正當化”。

而且統一後的治理體系、行政架構、基層融合、經濟接入、文化治理,這些都不是靠一場戰役能解決的事,而是一套長期穩定製度工程。

如果節奏過快、社會準備不足,就可能出現治理空檔與安全漏洞並存的複雜局面。

綜合來看,統一“想不想做”從來不是問題,關鍵是“什麼時候做才最划算”。當前階段,如果動手,收的是戰果,丟的可能是全盤。

所以關鍵問題不是“能不能動手”,而是“有沒有必要現在動”。而這個“動手時機”的確定,依賴的是對整個全球戰略節奏的判斷——而判斷節奏的窗口,就藏在我們正在觀察的國際局勢中。

俄羅斯是一面鏡子,不是中國的柺杖

2022年2月,普京在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首次系統定義中俄戰略協作關係,文中強調:“中俄合作達到前所未有高度,是當今國際關係最重要穩定因素。”

但我們得把話說清楚:俄羅斯對中國的意義,不是依賴,更不是“綁架”,而是一面鏡子。

這面鏡子,照出的,是西方聯盟當前“對付戰略對手”的方法與節奏。俄烏衝突以來,西方對俄羅斯採取了系統的制裁體系:金融封鎖、能源封堵、貿易斷供、輿論孤立、技術斷鏈,全套打滿。

中國在看,在學,在算。

從制裁模型看,西方顯然在“演練樣板”:他們想通過壓垮一個大國,驗證其“新冷戰戰略包”是否有效。

如果成功,下一站將不是某個中東國家,而是中國。臺海就是他們“誘發衝突、藉機壓制”的最佳觸點。

所以,中國觀察俄羅斯,不是看它能否勝,而是通過它來判斷:西方的極限打壓能力到哪兒了?有效手段有哪些?破局點在哪?

這是一場現實演示,我們必須從中獲取“第一手數據”,爲自己的戰略節奏校準。現在下手收臺,相當於在還沒驗完卷的時候就交了答卷——太倉促,也太不划算。

而且,俄羅斯穩住,中國就多了一個“戰略緩衝軸”:在地緣上,不用一國面對所有西方陣營;在經濟上,可以繼續通過“非美元交易區”規避部分風險;在輿論上,可以形成“多極秩序”的戰略說服力。

中國是在用這場俄烏戰爭的變量,反推自己的節奏窗口,反向塑造國際局勢。如果俄羅斯崩,中國就得提前硬頂;如果俄羅斯撐住,中國就能穩穩推進佈局。

統一必須是全局主動、世界穩定、中國騰挪空間最大的時候,自然落下的那一步,而不是一腳踢翻棋盤的硬衝動。

“百年大變局”,我們寫的是開頭,不是尾聲

“百年大變局”這句話,近年頻繁出現,但它不是口號,它是事實線索。我們可以從多個具體動作中看到中國正在啓動一項宏大的計劃——改變國際秩序接口,創造屬於中國的戰略節奏。

從2022年到2025年,中國穩步推進了一系列“節奏型佈局”:

2022年,中國與俄羅斯擴大本幣結算體系,避免美元通道制裁;

2023年,金磚國家擴容,沙特、伊朗、阿聯酋、埃及等能源核心國家加入;

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達成“區域金融清算機制草案”,探索非西方支付標準;

2025年初,亞非拉“全球南方論壇”框架浮現,一個沒有西方主導的政治經濟協作通道開始成型。

這些都不是單點突圍,而是系統構建中國主導的多邊秩序接口。

那麼問題來了——臺灣在這局裏扮演什麼角色?

一旦中國主導的秩序開始落地、亞非拉國家願意站隊、全球媒體生態重構、制裁機制失靈,那時統一臺灣,纔是“順勢而爲”,而不是“孤注一擲”。

相反,如果我們現在提前統一,那麼新秩序就會被擱置,新機制就會中斷,資源鏈條將被抽空,國際輿論將重回西方主導敘事。

統一臺灣這步棋,不該走在局外焦躁,而該落在局內閉合。統一,不是勝利的開始,而是全局成形的句點。

一個國家越強大,越懂得把主動權握在手裏;越有耐心,不讓別人用節奏牽着走。

我們不等俄羅斯,我們等自己精確佈局後的那個“最佳窗口”。

參考資料:

時勢在我:新時代如何把握臺灣問題主導權?.中國臺灣網.2022-03-11

普京通過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俄羅斯和中國:着眼於未來的戰略伙伴》.中國政府網.2022-02-03

張維爲:俄羅斯對美出手穩準狠,中俄戰略合作意義非凡.觀察者網.2019-06-05

百年大黨與中國之治:新時代統籌好“兩個大局”的基本內涵.人民論壇網.2021-06-21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