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伊朗的慘烈失敗:中美若開戰,必須第一時間咬死一點

來源: 更新:

距離以伊衝突結束已有一段時間,戰火的硝煙早已散盡,伊朗在這場戰爭中的慘敗卻依然令人觸目驚心。作爲一個地區大國,伊朗的潰敗不僅暴露了其軍事上的軟肋,更揭示了戰略誤判的致命後果。

結合最新消息,我們有必要覆盤這場戰爭。因爲在中美高度競爭的當下,未來衝突的可能性不容忽視。伊朗的教訓如同警鐘,提醒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深刻吸取經驗,確保在可能的戰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而以伊戰爭最大的教訓莫過於伊朗對緩衝區的輕視。若中美存在戰爭的可能,我們就必須咬死一點:要重視緩衝區,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第一節:以色列制霸天空,伊朗無力招架

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場異類。兩國雖不接壤,但戰爭烈度卻異常高昂。以色列憑藉其強大的空軍,幾乎完全掌控了伊朗的天空,伊朗的空軍與防空系統在以色列的鐵拳面前形同擺設。

F-35隱形戰機如幽靈般穿梭於伊朗領空,精準打擊指揮中心、導彈陣地與核設施,而伊朗的雷達甚至未能捕捉到敵機的蹤跡。

伊朗試圖以導彈反擊,但效果卻一日不如一日。以色列空軍從容出擊,摧毀伊朗的導彈發射車與儲存設施,讓伊朗的反擊如泥牛入海。

伊朗曾寄希望於“泥石”彈道導彈與“法塔赫-1”超高音速導彈,但這些導彈在失去制空權後,發射陣地迅速被鎖定,化爲廢墟。據中東媒體披露,伊朗導彈的命中率不足10%,僅對以色列的民用設施造成輕微破壞,未能傷及一名敵方士兵。

以色列的成功令人咋舌。F-35戰機的作戰半徑有限,不過1200多公里,往返伊朗超過3000公里,油料耗盡的風險極高。然而,以色列不僅完成任務,還幾乎毫髮無損,僅損失幾架無人機。

這種不對稱的勝利,凸顯了以色列在戰術執行與戰略規劃上的絕對優勢。伊朗的防空系統,如S-300與國產“巴瓦爾-373”,在面對F-35的電子干擾與低可探測性時,完全失去作用。伊朗的反擊如垂死掙扎,暴露了其在現代空戰中的致命短板。

以色列是如何做到的?答案的關鍵在於敘利亞。

第二節:敘利亞的倒戈,伊朗的致命失誤

在以伊衝突中,敘利亞成爲以色列空襲伊朗的戰略支點。戰機起飛耗油量巨大,空中加油是長航程作戰的核心。由於美國在衝突初期對以色列持“中立”態度,以色列難以在伊拉克進行空中加油。敘利亞的地理位置因此變得至關重要。

以色列戰機通過在敘利亞上空加油,大幅延長了航程,確保F-35能夠深入伊朗腹地執行任務。據統計以色列在戰爭中進行了超過600次的空中加油,敘利亞領空簡直和以色列自己家一樣。這一策略在阿薩德執政時期是不可想象的,敘利亞曾是伊朗“抵抗之弧”的核心支柱。

敘利亞不僅是伊朗的地緣屏障,更是其向哈馬斯和真主黨輸送武器的關鍵通道。通過敘利亞,伊朗得以對以色列形成牽制,分散其對伊朗本土的壓力。

爲了保住阿薩德政權,伊朗投入了大量資源,甚至派遣革命衛隊直接參戰。然而,隨着時間推移,伊朗對敘利亞的支持逐漸減弱。

一方面,西方制裁導致伊朗經濟捉襟見肘,難以維持高昂的海外軍事開支;另一方面,以色列持續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據點,革命衛隊損失慘重。

更致命的是,強硬派總統萊西因飛機失事去世後,新政府採取了對西方的緩和政策,減少了對敘利亞的關注。

這一疏忽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趁虛而入,輕而易舉推翻了阿薩德政權。新上臺的朱拉尼迅速驅逐了伊朗在敘利亞的勢力,宣佈與恐怖主義切割,並全面倒向美國。特朗普對此大加讚賞,不僅取消了對敘利亞的制裁,還公開稱朱拉尼爲“好小夥”。

在以伊衝突期間,朱拉尼對以色列戰機頻繁侵犯敘利亞領空視而不見,甚至默許其在敘利亞上空加油和臨時降落。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強烈譴責形成鮮明對比。

伊朗的戰略失誤顯而易見。敘利亞的倒戈不僅切斷了伊朗與黎巴嫩、巴勒斯坦的聯繫,還讓以色列獲得了一個進攻伊朗的跳板。

沒有了敘利亞的緩衝,伊朗的地緣防線土崩瓦解。朱拉尼政權的“識相”,讓以色列得以從容部署空襲,徹底打亂了伊朗的防禦節奏。伊朗曾以爲敘利亞遠離本土,丟失無傷大雅,卻未料到千里之外的失守,竟成爲敵人進攻的利器。

第三節:脣亡齒寒,毛主席決策真英明

伊朗的慘敗爲中國敲響了警鐘。脣亡齒寒的道理,千百年來從未過時。

朝鮮戰爭爆發時,毛主席力排衆議,毅然決定出兵支援朝鮮,即使沒有蘇聯空軍掩護,也要與美軍正面交鋒。許多開國元勳對此表示反對,認爲爲朝鮮出兵會引火燒身。

然而,毛主席深知,若讓美國佔領朝鮮,中國將失去戰略緩衝,敵人可隨時從鴨綠江邊發起進攻。中國不得不耗費巨大精力守邊,陷入被動。

毛主席的決策爲中國贏得了生存空間。朝鮮作爲緩衝區,讓中國免於直接面對美軍的威脅。有人認爲,在空軍時代,朝鮮的那點縱深已無意義,但伊朗的悲劇證明,即便是千里之外的據點,也能成爲敵人進攻的起點,更何況近在咫尺。

由此可見,毛主席真的是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如果不打這一仗,任由美國滅亡北朝鮮,我們是否也會遭遇和伊朗一樣的窘境,想想都令人脊背發涼。

如今,中美競爭日益加劇,美國雖已不再是二戰時的巔峯霸主,但其全球部署能力、隱形戰機與精確打擊能力依然無可匹敵。

伊朗的教訓表明,被動挨打只會導致慘敗。美軍的戰爭哲學崇尚先發制人,憑藉F-22、F-35與B-2隱形轟炸機,配合全球750個海外基地,隨時可對任何目標實施“斬首”。中國雖遠比伊朗強大,但絕不能麻痹大意,坐等敵人打響第一槍。

中國必須主動出擊,擴大戰略縱深,將戰火遠離本土。近期,中國雙航母編隊突破第二島鏈,巡航西太平洋,展示瞭解放軍的遠洋作戰能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遠遠不夠。

中國必須構建更廣闊的戰略縱深。伊朗的失敗源於地緣屏障的喪失,敘利亞的倒戈讓其防線門戶大開。中國周邊同樣存在潛在風險。

美國近年來加大了對中國周邊國家的拉攏力度,試圖通過經濟援助與軍事合作,顛覆中國的友好國家,或利用中國與鄰國的矛盾,將其轉化爲威脅中國的起點。

例如,美國在菲律賓增設軍事基地,在越南擴大軍事交流,攛掇印度進攻巴基斯坦,甚至試圖拉攏緬甸反政府武裝。這些動作無不指向一個目標:在中國的地緣外圍構築包圍網,爲可能的衝突鋪路。

因此在可能的衝突中,中國應死死咬住一點,一定要加大我們的防禦縱深。如果有必要,我們需要先發制人。

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美國可以隨時從關島、日本、韓國、菲律賓發動襲擊。因此一旦美國有了進攻中國的端倪,我們可以利用“導彈洗地”“無人機滲透”等手段,將美國海空軍摧毀於基地之中,爭取在開戰初期就重創美國的海空力量,奪取制海權以及制空權。

如今,中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中國擁有強大的中遠程導彈,精確而迅猛的東風系列導彈,將是威脅美國在亞太基地的關鍵。伊以衝突證明,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並不能防禦導彈的飽和攻擊,甚至對付老式的慣性導彈都不是那麼好使。

中國東風系列導彈的威力遠超伊朗,美國根本無法防禦。只要在開戰初期,摧毀美國的空軍設施,我們就能掌握主動權。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效仿烏克蘭、以色列,利用無人機、無人艇對美國基地進行飽和攻擊。美國戰機、軍艦雖然強大,但停泊在機場、廣場時也發揮不了戰鬥力。

而中國的無人武器技術冠絕全球。在不遠的未來,當空中無人機母艦和海上無人機、無人艇母艦入役後,將對美國的軍事設備造成致命的威脅。

除了導彈、無人機以外,中國的空中力量同樣可以對美國造成致命的威脅。從印巴三日戰爭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打擊鏈體系極其強大,即使已經快要淘汰的殲10戰機也能輕易擊敗歐洲最強的陣風戰。

若中美即將開戰,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配合上空警-500預警機,將對美國造成致命的威脅。

其中殲-35A隱形戰機配備先進AESA雷達,探測距離達250公里,專爲對抗F-22與F-35設計,成本僅8000萬美元,可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

空警-500預警機搭載氮化鎵雷達,可在400公里外鎖定B-2、F35,而新一代空警-3000探測半徑達600公里,可指揮48架戰機協同作戰。

此外,中國的JY-27米波雷達通過VHF/UHF波段激發隱形戰機的諧振效應,探測距離達550公里,定位精度10米級,可引導霹靂系列導彈實施攔截。

如此一來,美國飛機可能剛起飛,就在超視距範圍外被我軍擊落。

當然,除了軍事手段外,我們必須嚴防美國對我國周邊國家的和平演變。要發揮好金磚組織、上合組織的作用,絕不能允許美國顛覆伊朗、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等政權,讓中國的戰略空間白白喪失。

戰爭不是請客喫飯,防賊千日終有疏漏。伊朗的悲劇證明,被動防禦只會讓敵人得寸進尺。中國必須以攻代守,以隱形對隱形,以斬首對斬首。唯有主動掌握戰爭節奏,才能讓美國望而生畏,確保國家安全與民族尊嚴。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