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總統,毀於越戰,最擅權謀的精明總統約翰遜爲何做出愚蠢決策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他本可以因偉大社會而被銘記,但最終因爲越南戰爭被受唾棄。

這是對林登·約翰遜總統成績的最真實寫照。

在他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推動了大量有關民權、社會福利的立法,在極大地改善了美國的社會公平狀況的同時,有效地刺激了國內經濟發展,讓美國徹底走出了1960年的經濟危機。

然而,他的一切成績,都因爲不顧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強烈反對,以北部灣事件爲由,下令美軍正式加入越南戰場,並在隨後不斷擴大戰爭規模而化爲泡影。

更加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約翰遜在下令之前,就已經十分清楚所謂的北部灣事件根本是個謊言,並且早就意識到,美國很難在這場戰爭中獲勝。

以精明強幹名聲在外的約翰遜總統,爲何會做出這樣愚蠢的決定?

精明政客

林登·約翰遜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州議員多年,在當地頗有影響力。

出生在這樣政治氛圍濃厚的家庭,林登·約翰遜本人也對政治頗感興趣,從小就喜歡跟着父親到州立法委員會上班。

因此,在大學畢業之後,約翰遜義無反顧地投身政治。

由於他父親的農場已經在大蕭條當中破產,囊中羞澀的約翰遜沒有參與競選的資本,只能從給議員當助手開始政途。

約翰遜精心挑選了一位擅長選舉,卻對議員的工作並無興趣的議員候選人克萊伯格,在克萊伯格競選議員期間大力爲他助選,利用自己出色的口才幫忙演講遊說。

克萊伯格當選國會議員之後,果然投桃報李,讓約翰遜擔任自己的祕書,把他帶進了政治圈子。

如約翰遜之前所預料的一樣,克萊伯格將議員的具體工作完全交給了約翰遜負責,約翰遜因此得以在各種國會工作場合露臉。

爲了讓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約翰遜積極和那些其他像他這樣承擔議員工作的議員助理交好,以便溝通消息。

久而久之,這些人私下裏形成了一個能夠左右國會投票的“小議會”,而約翰遜憑藉自己的精明強幹和長袖善舞,被推選爲“小議會”的議長。

此外,在跟着克萊伯格議員來到華盛頓之後,爲了結交更多的貴人獲取政治資本,約翰遜選擇入住一家幾名最高法官和聯邦參議員住的旅館。

儘管議員祕書微薄的收入,使約翰遜只負擔得起最便宜的房間,但他還是寧可忍受旅館地下室惡劣的環境,一天洗4次澡、刷5遍牙來維持體面,也堅持住在這裏。

有了貴人們的提攜,1935年,羅斯福總統注意到了這個能幹並且積極支持自己的新政的議員助理,將他任命爲全國青年署得克薩斯州分署署長。

約翰遜也沒有辜負羅斯福的信任,在任職期間安置了30000名青年的就業和學習。

靠着這份成績,約翰遜得到了政黨的支持,在1937年得州國會議員席位出現空缺之後成爲該席位的候選人之一。

爲了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約翰遜在競選期間瘋狂進行選舉演講,走遍了選區的所有城鎮,42天瘦了40斤,直到選舉前2天時因闌尾炎病倒。

約翰遜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他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對手,成功當選得克薩斯州第十選區的國會衆議員。

以議員身份進入國會之後,約翰遜的政治天賦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空間。

議員助理期間的經歷,讓約翰遜產生了兩個信條,一是政治上的進步需要貴人提攜,二是政治是交易和妥協的產物。

於是,約翰遜決心抱緊羅斯福總統的大腿,給總統充當國會中的耳目,幫助總統協調國會配合,羅斯福也投桃報李,約翰遜的選區分配不少政府基建項目,爲他充當政績。

靠着這些項目,約翰遜不僅在選區內獲得了口碑,還得到了不少企業的支持和贊助,獲取了穩定的選舉資金來源。

這使得約翰遜的野心進一步膨脹,1941年,他在自己的政治履歷還相當單薄的情況下,就試圖更進一步,競選參議院席位,但他的這次挑戰最終以失敗告終。

好在羅斯福總統並沒有忘記這個得力的幫手,在1942年將已經參軍入伍的約翰遜調回了衆議院,擔任海軍委員會特別調查小組主席。

吸取了上次競選失敗的教訓,這一次,約翰遜不再冒進,一點點積累經驗、觀察選區、迎合選民,在1948年再度競選參議員,併成功得償所願。

隨後,憑藉日漸嫺熟的政治操盤技巧,約翰遜步步晉升,在1951年成爲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1953年又升任領袖,並在任參議員黨鞭期間推動了大量政治議程。

他總是能精確判斷每一位參議員的立場,洞悉每個人的弱點,並最大程度地利用這些信息,推動法案在國會通過。

在積累了足夠輝煌的履歷,獲得了大量同僚認可之後,約翰遜在1960年參加了美國總統大選。

儘管約翰遜在黨內選舉環節就敗給了異軍突起的肯尼迪,但由於約翰遜強大的黨內影響力,哪怕肯尼迪並不喜歡約翰遜,也不得不在贏下黨內提名後邀請約翰遜擔任自己的副手。

這使得約翰遜得以在肯尼迪遇刺之後,繼任美國總統。

面對當時國內一片恐慌和混亂的局面和隱隱排斥自己的內閣,約翰遜憑藉自己的政治手腕,迅速穩定了局勢。

他向民衆許諾,他會完成那些肯尼迪畫下的藍圖,併成功推動了肯尼迪沒能推動的減稅法案和民權立法。

在此基礎上,約翰遜更進一步,提出了偉大社會的口號,代表美國向貧困宣戰,並憑藉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城市建設等手段,切實降低了美國的貧困率。

步入泥潭

但這一切輝煌的成績,都因爲越南戰爭而毀於一旦。

這場遲遲不能結束的戰爭不僅給美國造成了大量兵員犧牲,激發了美國民衆的反戰情緒,更是拖垮美國的財政,讓約翰遜的偉大社會政策難以爲繼。

約翰遜爲彌補戰爭開支造成的財政虧空,不得不違背原本的主張,請求國會增收10%稅款的行爲,更是引發了民衆的強烈反感,被批判爲收“戰爭稅”。

約翰遜嫺熟的政治勾兌技巧,在洶湧的民意麪前變得虛弱,民主黨內部也因對越南戰爭的不同立場出現了分裂。

約翰遜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種場面,只得宣佈放棄1968年總統大選,這相當於承認自己在任內犯下了嚴重錯誤。

而約翰遜之所以會承認自己犯錯,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比誰都清楚,自己讓美國因爲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加入了一場很難獲勝的戰爭。

事實上,早在法越戰爭期間,美國就出於地緣政治考量和反共意識形態需求,開始插手越南局勢,先是在法越戰爭中支持法國,隨後又大力扶持南越傀儡政權。

不過,在約翰遜之前的歷屆美國政府,都能夠堅持不親身下場的原則,主要是提供援助,頂多派些軍官以“顧問”的名義幫忙組織軍隊。

但南越傀儡政府實在殘暴無能,哪怕有美國的大力扶持,依舊把國內情況搞得越來越糟,令更多人加入了越共領導的抵抗勢力。

到了1964年,美國已經十分清楚,如果美軍不親身下場代打,南越傀儡政府的崩潰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

爲了美國的戰略利益,也爲了軍隊的功勳和軍工企業的業績,美國軍方先政府一步開始了小動作。

1964年8月,美國海軍彙報稱,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在北部灣執行“水文地理研究”期間接連遭受北越小艇的攻擊,好在用猛烈的火炮擊退了對手。

這一消息很快登上了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美國國內對於區區北越竟敢主動攻擊美軍大爲憤怒,約翰遜也順勢發表演講,宣佈會對北越展開殘酷的報復。

儘管約翰遜本人其實十分清楚,所謂的遇襲很可能是個謊言,他曾在私下評論:“我們的海軍很可能是在向鯨魚開槍。”

起初,美國以爲,憑藉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不說在較短地時間內徹底摧毀越南革命力量,至少也能迫使北越放棄對南越革命的支持。

然而,美國低估了越南人民統一的決心,儘管聲勢浩大的滾雷行動給北越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卻並沒能達成戰略目的。

一線作戰的美國將軍焦頭爛額之下,向華盛頓發出了增兵的請求,可美國高層已經十分清楚,他們在越南很難獲得成功了。

畢竟爲了避免中、蘇下場,美軍絕不敢地面入侵北越,而以前線的局勢看,如果不徹底消滅北越抵抗力量,北越就不會停止統一的努力。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提交給總統的報告中已經明確表示,無論怎麼向越南增兵,美國贏得這場戰爭的概率多不足三成。

可爲了美國的面子,也爲了滿足軍工複合體的需求,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擴大戰爭。

縱觀約翰遜的個人履歷,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不足爲怪,他的政治生涯一直都在儘可能尋求最大公約數。

在多數議員都覺得越南不值一提,有軍工複合體背景的議員雖然意識到越南的難纏,卻不願放棄軍工和利潤的情況下,約翰遜當然不會逆着衆意辦事。

但爲衆意放棄原則的後果,就是美國在越戰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