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做深蹲!從100個徒手深蹲到負重深蹲,會發生什麼變化?

來源: 更新:

深蹲是健身的王牌動作,可以鍛鍊下肢肌羣,提升肌肉量,非常適合久坐不動的人羣。無論多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做深蹲。

爲了改善臀型,提升臀腿比例,同時抵禦肌肉流失,沒有太多時間鍛鍊的我,決定開啓深蹲計劃。

我從100個徒手深蹲到負重深蹲,每次100個深蹲,長期堅持有什麼變化?

進行深蹲之前,我學習了深蹲的正確軌跡,避免錯誤姿勢造成關節受傷、肌肉拉傷問題。下蹲的時候,我膝蓋跟腳尖保持一致,水平朝外,腰背挺直,避免含胸駝背。下蹲的深度是臀部跟膝蓋同高,然後再恢復站姿。

剛開始我是從徒手深蹲開始的,每次累計進行100個,分爲4-5組完成。初次深蹲訓練後會出現明顯的延遲性肌肉痠疼,要休息2-3天時間才能消退,這也是乳酸堆積以及肌肉撕裂後正在修復的有效證明。

而徒手深蹲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隨着肌肉力量的提升,肌肉痠疼感就越來越輕了,於是從隔天鍛鍊改爲了每天鍛鍊,這個時候臀圍也逐漸有所提升,心肺功能也得到了鍛鍊。

經過2個月的徒手深蹲訓練,我發現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已經完全適應了徒手深蹲這個強度。100個深蹲的強度,已經不足以造成肌纖維的微小撕裂(這是肌肉增長和力量提升的起點),因此DOMS(延遲性肌肉痠疼)就消失了。

這個時候,我開始考慮增加深蹲難度。

碰巧我侄女纏着我玩,於是我決定背上25斤的侄女進行負重深蹲,負重深蹲意味着肌肉和神經系統需要調動更多的肌纖維,並以更大的力量來完成動作,肌肉也會得到全新的、更強烈的刺激。

我發現可以一次性完成30個徒手深蹲的我,背上侄女進行負重深蹲,每次只能做12個,總共進行了50個負重深蹲,第二天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延遲性肌肉痠疼感。

於是我休息了2天時間,肌肉進行了“超量恢復”,變得比之前更強大、更有耐力,以應對下一次類似的挑戰。

後面,每次深蹲我都會進行負重深蹲,給訓練提升難度,深蹲次數也能每次累計50個,慢慢進步到了60個,70個,80個,每組大概是12次的容量。

負重深蹲堅持了一個月時間,隨着肌肉的進一步發展發展,我的下肢穩定性跟力量明顯提升了,打羽毛球的時候移動速度變快,彈跳力也有所提升。

我發現,健身小白想要練肌肉,不一定要去健身房,在家進行力量訓練也能取得不錯的成效。後面我又加入了弓步蹲、保加利亞蹲、臀推、跪姿側抬腿等動作全方位鍛鍊臀腿肌羣,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基礎代謝值,塑造好看的臀腿比例。

無論選擇什麼運動,你要牢記一點:健身不要三分鐘熱度,不要輕易放棄,而要保持耐心堅持下去,循序漸進提升訓練難度,時間自然會回饋你更好的身材。

#秋日生活打卡季#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