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西是個寶,常喫清肝明目還補血,10塊錢拌一大盤,太香了!

來源: 更新:

導語:這個東西是個寶,常喫清肝明目還補血,10塊錢拌一大盤,太香了!

這天兒說變就變,昨天還能穿着薄外套出門溜達,今早一起牀,窗外呼呼的北風颳得窗戶直響,翻箱倒櫃把羽絨服都掏出來裹上了。我剛繫好羽絨服帶子,兒子就從被窩裏探出個小腦袋,眨巴着眼睛說:“媽,這麼冷的天,咱家能不能燉個大骨棒喫喫?”這小饞貓,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大冷天的,不就該喫點熱乎的肉來暖暖身子嘛。

迎着刺骨的寒風,我瑟瑟發抖地往菜市場趕,路上行人個個縮着脖子,手揣兜裏,走路都帶着小跑,賣菜的大姐們倒是精神,裹得嚴嚴實實的,一邊跺腳一邊招呼着顧客。

直奔豬肉攤,挑了倆肉多的大骨棒,正準備付錢,一眼瞥見案板上那塊紫紅紫紅的豬肝,新鮮得發亮,紋理清晰,看着就喜人。“這豬肝今早剛到的,可新鮮了!”攤主大哥熱情地推薦。那還猶豫啥,直接來了一大塊。豬肝可是個寶,10塊錢就能拌上一大盤,又香又營養,太解饞了。

爲啥說豬肝是個寶呢? 老話說得好,“喫啥補啥”,這東西常喫對眼睛好,還能補氣血,特別是現在這天,正需要這樣的美味來滋養身體。

回到家,羽絨服一脫,繫上圍裙就開始忙活,今天就來做個拿手的涼拌豬肝,香辣開胃,下飯又解饞。

【涼拌豬肝】準備食材:新鮮豬肝一塊、麪粉適量、料酒去腥、香蔥幾根、姜皮少許(我家習慣留着姜皮,更溫和)、小米辣兩三個(喜歡辣的可以多放)、大蒜四五瓣、香菜一把。調料需要蠔油、陳醋、味極鮮、食用油、花椒粒一小把、白糖少許和鹽

第一步,處理豬肝是關鍵。 很多人不喜歡豬肝的腥味,其實是處理方法沒到位,我把豬肝放在水龍頭下,邊沖洗邊用手輕輕擠壓,把裏面的血水都擠出來,然後切成薄片,別切太厚,不然不入味。切好的豬肝片放進碗裏,抓上一把麪粉,用手稍微用力揉搓,麪粉能吸附表面的雜質和血水,揉着揉着,你就會發現豬肝顏色變得更好看了,再用清水反覆沖洗幾遍,直到水變清澈爲止。

第二步,焯水去腥不能少。 鍋裏放冷水,把洗淨的豬肝片放進去,加幾片姜皮,倒上一圈料酒,開大火煮開,這時候會浮起很多灰色的沫子,用勺子撇乾淨。等豬肝變色後,再煮一兩分鐘就撈出來,千萬別煮老了,不然口感就柴了,撈出晾涼。

第三步,準備調料是靈魂。 趁着豬肝晾涼的功夫,我把香蔥切成蔥花,小米辣切成圈,大蒜剁成蒜末,香菜切段備用。

接下來是關鍵步驟——炸花椒油。鍋裏倒油,涼油時就放入花椒粒,小火慢慢炸,直到花椒的香味完全釋放出來,油鍋裏“滋滋”作響,滿屋子都是麻香味。然後把炸過的花椒粒撈出來,剩下香噴噴的花椒油。

第四步,拌一拌就上桌。 把晾涼的豬肝放進大碗裏,撒上蔥花、小米辣、蒜末,再淋上剛纔炸好的熱花椒油,香味瞬間就爆發出來了。接着加入兩勺蠔油、三勺陳醋、兩勺味極鮮、一小勺白糖和適量的鹽,最後撒上香菜段,用筷子從下往上輕輕拌勻,每片豬肝都均勻地裹上了調料,紅油亮汁的,看着就讓人流口水。我習慣拌好後讓它靜置五分鐘,這樣味道更能滲進去。

拌好的豬肝裝盤,紅的豬肝、小米辣、綠的香菜、白的蒜末,顏色搭配得特別好看,夾起一片,豬肝嫩滑而不柴,香辣中帶着微微的麻,蒜香和醋香完美融合,既開胃又下飯。

兒子聞着味就跑來了,伸手就要抓,我輕輕拍開他的小手:“小饞貓,等米飯熟了再喫!”“媽,我就嘗一片嘛!”他眼巴巴地望着那盤涼拌豬肝,那模樣可愛極了。

我夾起一片塞進他嘴裏,他嚼着嚼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太好喫了!一點都不腥,又香又辣!”這時候,老公也聞着香味從書房出來了:“做啥好喫的這麼香?我在樓道里就聞見了。”

“你娘倆最愛喫的涼拌豬肝,”我笑着又拌了一盤黃瓜,“再去盛兩碗米飯,大骨棒也燉好了,咱們開飯。”

窗外北風還在呼呼地刮,屋裏卻暖烘烘的,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兒子啃着大骨棒,滿嘴是油;老公一口豬肝一口米飯,喫得那叫一個香。“這豬肝拌得真不錯,嫩而不腥,麻辣適中,”老公讚不絕口,“比外面飯店做的還好喫。”

我笑了笑,心裏美滋滋的,其實做飯就是這麼簡單,用點心,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這涼拌豬肝,成本不過十塊錢,卻能給家人帶來這麼大的滿足,值了。

小貼士:

  • 豬肝切片後一定要用麪粉揉搓,這是去腥的關鍵一步。
  • 焯水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口感。
  • 花椒油是這道菜的靈魂,最好不要省略。
  • 喜歡喫辣的可以多放小米辣,或者加一勺辣椒油。

這天是越來越冷了,要是不知道喫啥,不妨試試這道涼拌豬肝,簡單易做,經濟實惠,又能滿足一家人的胃口,今晚就拌上一盤,保證你家飯桌上一片稱讚。對了,你家天冷的時候都喜歡喫什麼菜?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