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3種”豆腐轉頭就走,再便宜也不要買,看完叮囑家人朋友
豆腐,咱們中國人餐桌上最家常的一道菜,白白嫩嫩,價格實惠,卻有着“植物肉”的美稱。它可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用最樸實的黃豆,點化出千變萬化的美味。豆腐富含優質植物蛋白,好消化易吸收,鈣含量也豐富,對老人孩子的骨骼特別好,還能補充卵磷脂,對咱們的大腦也有益處。這麼個物美價廉的好東西,難怪能從南到北,征服所有人的胃。
不過啊,好東西也得會挑纔行。現在市面上豆腐種類多,但可不是所有豆腐都值得往家買。尤其是下面這3種,看見了最好轉頭就走,再便宜也別心動,趕緊也提醒家裏負責買菜的那位!
第一種:摸起來滑溜溜、黏糊糊的豆腐。新鮮的豆腐摸起來是溼潤帶點彈性,但絕不該發黏。要是摸上去滑溜溜的,像有層黏液,那八成是放久了,細菌開始“聚會”了,這種豆腐味道發酸,喫了容易鬧肚子。
第二種:顏色死白死白,像漂過一樣的豆腐。好豆腐的顏色應該是帶着點微黃的乳白色,那是豆子本來的顏色。如果你看到的豆腐白得刺眼,一點雜色都沒有,可得留個心眼,很可能是被商家用“美白”的手段處理過,爲了賣相好和延長存放時間,這種還是敬而遠之爲妙。
第三種:聞起來酸味、餿味刺鼻的豆腐。湊近了聞,新鮮豆腐會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要是一股酸味或者餿味直衝鼻子,那沒啥好說的,肯定是不新鮮了,已經變質了。可別想着回家洗洗就能喫,這味道是洗不掉的,做出來整鍋菜都得糟蹋了。
豆腐這東西,可塑性極強,燉、燒、煎、炸、涼拌,樣樣都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兩道用豆腐做的家常硬菜,做法簡單,味道卻是一絕,保準全家老小都愛喫!
一、 豬大腸燉豆腐:意想不到的絕配,香到舔盤!
1. 準備工作:買回來的熟豬大腸(自己處理太麻煩,買現成的省事)切成小段。豆腐切成稍厚一點的方塊。再切點薑片、蒜末、蔥段,準備兩個八角、一小塊桂皮和幾片香葉。
2. 煸炒增香:鍋裏放油,油熱後先把薑片、蒜末、八角、桂皮、香葉丟進去,小火炒出香味。接着把大腸倒進去,大火煸炒,把油脂逼出來一些,看到大腸表面有點微黃焦脆的感覺最好。
3. 燉煮入味:沿着鍋邊烹入一點料酒,加生抽、老抽(上色用)和一小勺白糖翻炒均勻。然後加入足量的開水,水量要沒過所有食材。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蓋上蓋子慢燉15分鐘,讓大腸的香味充分釋放到湯裏。時間到了,把豆腐塊輕輕放進去,再加適量鹽調味,繼續燉10分鐘左右。最後開大火稍微收一下汁,撒上蔥段或者香菜,就可以出鍋啦!
二、 家常白菜豬肉燉粉條:冬天的暖心必備!
1. 炸豆腐:豆腐切成三角形的厚片或者小方塊。鍋裏多倒點油,燒到六七成熱(筷子放進去周圍冒小泡泡),把豆腐塊輕輕滑進去,中火炸到表面金黃,外殼硬挺,撈出來控控油。炸過的豆腐燉的時候不容易碎,而且內部會形成蜂窩,吸湯汁的能力一流!
2. 炒肉片:鍋裏留底油,放幾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片,小火煸炒,把豬油炒出來,肉片變得焦香。然後放入薑片、蔥段和幾個幹辣椒一起炒香。
3. 一鍋燉:把洗乾淨、用手撕成塊的大白菜倒進去(手撕的白菜比刀切的好喫!),翻炒到白菜變軟。然後加入泡軟的粉條、之前炸好的黃金豆腐塊。倒入生抽、少許老抽、蠔油,再加足量的開水,水量差不多到食材的一半就行,白菜自己會出水。蓋上蓋子,中火燉10分鐘左右,看到粉條變得透明,湯汁也變得濃郁就可以了。最後根據口味加鹽,撒上點蒜末,翻勻就搞定!
瞧,一塊普普通通的豆腐,只要咱們會挑會做,就能變出這麼誘人的美味。記住那三種不能買的豆腐,然後放心大膽地把新鮮豆腐帶回家,給家人露一手吧!美食的快樂,往往就藏在這些家常的煙火氣裏。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