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入伏,提醒:注意少做3事,多做3事,多喝3湯,平安順遂入伏

來源: 更新:

導語:明日入伏,提醒:注意少做3事,多做3事,多喝3湯,平安順遂入伏!

老話講:“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明日7月20日是正式入伏日,這也就意味着一年當中最爲炙熱的時期來臨了。三伏天分爲“頭伏”、“二伏”和“末伏”三個階段,而頭伏是三伏天的開端,此時陽光炙熱,地面吸收的熱量大幅度增加,而散發出去的熱量卻相對較少,再加上雨水增多而導致空氣溼度增大,從而導致“桑拿天”的模式開始啓動。


如此酷熱的三伏天,對於人們的心裏和身體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稍微一活動就會出現汗流浹背,身體較爲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頭暈、噁心等現象,所以很多人會用喫冷飲、喝扎啤、吹空調等行爲來降暑,這一切的行爲都是以忽略身體健康爲代價,其實夏天的養生理念是“守陽氣”,因此有經驗的老人都會提醒:入伏注意少做3事,多做3事,多喝3湯,這樣方能平安順遂入伏。

【少做三事】

一是少熬夜:夏季的特點是夏季晝長夜短,很多人喜歡熬夜追劇、聚會或者工作。但三伏天人體新陳代謝快,消耗的能量也會增多,需要更多的休息來恢復體力,熬夜會進一步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風險。因此,要儘量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讓身體在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二是少貪涼:三伏天的特點就是“熱”,很多人喜歡吹空調、喫冷飲來降溫,然而,過度貪涼會使人胃腸受到刺激,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腹痛、腹瀉等問題;同時,過度貪涼會使人體的毛孔收縮,影響汗液的正常排出,導致體內的溼氣和熱氣無法散發出去,從而引發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一系列不適症狀。

三是劇烈運動:三伏天裏,人體的能量消耗較大,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容易導致出汗過多,引發脫水、中暑等問題。而且劇烈運動後,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擔加重,對於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更是十分危險


【多做三事】

一是多艾灸:艾灸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方法,具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祛溼散寒等作用,在三伏天艾灸,可以藉助大自然的陽氣,增強艾灸的效果,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二是多泡腳:三伏天泡腳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方法。雖然天氣炎熱,但人體的陽氣都浮於體表,體內的溼氣和寒氣較重。通過泡腳,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的溼氣和寒氣,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三是多午睡:夏日晝長夜短,人們往往睡眠不足。適當的午睡可以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讓身體得到短暫的休息和放鬆,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多喝三湯】

1、常喝綠豆湯: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是三伏天裏的消暑佳品。將綠豆洗淨,加水煮至綠豆開花,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即可。綠豆湯不僅可以清熱解暑,還能補充身體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礦物質。


2、常喝苦瓜湯:苦瓜是夏季的時令蔬菜,具有清熱解暑、明目解毒的作用。苦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苦瓜苷,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把苦瓜和排骨或者瘦肉一起煲湯,苦味會減輕不少,變得更加可口。在炎熱的三伏天喝上一碗苦瓜湯,就像給身體來了一場“清涼大掃除”,把體內的熱毒都清除出去。

3、常喝絲瓜湯:絲瓜也是夏季的代表蔬菜,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作用,對於三伏天容易出現的上火、便祕等問題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將絲瓜切成小塊,與雞蛋、蝦仁等搭配煮湯,湯汁鮮美,口感嫩滑。喝上一碗絲瓜湯,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爲你的夏日餐桌增添一份清爽。


另外,在三伏天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以免曬傷皮膚。同時還要準備藿香正氣水等物品,以免中暑。我是曉峯,喜歡曉峯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喫貨峯子哦!

本文由喫貨峯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