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這野草是個寶,一清熱,二利尿,三消腫,隨手一炒,清熱解暑
導語:夏天這野草是個寶,一清熱,二利尿,三消腫,隨手一炒,清熱解暑!
最近可把我喫膩歪了!菜園子裏那些黃瓜茄子豆角絲瓜,天天輪着來,炒着喫拌着喫燉着喫,都快把我喫成一根行走的絲瓜了。正琢磨着要不要去菜市場換換口味,老媽突然拎着個塑料袋風風火火地來了:"閨女,給你帶點好東西!"

我打開一看,綠油油的一把野草,葉子上還帶着泥巴星子。"這啥呀媽?您該不會把路邊的雜草給我薅來了吧?老媽笑着說,這是車前草,我特意去田埂上挖的,嫩着呢!

我蹲下來跟老媽一起摘菜,發現車前草長得還挺有意思。葉子從根上直接長出來,一片挨着一片,像朵綠色的蓮花。老媽教我要挑那種葉片肥厚的,背面帶着紫紅色的最嫩。摘乾淨的車前草泡在鹽水裏,看着就像一盆水養綠植,特別治癒。

"今兒個給你露一手,做個醬香味的!"老媽繫上圍裙就開始指揮我準備配料。要說這野菜啊,就得配點重口的才壓得住那個土腥味。大蒜得用新下來的紫皮蒜,拍碎了香味才衝;小蔥要帶須的,蔥白部分切大段;再來幾個紅辣椒,不用去籽,要的就是那個燥勁兒。
最關鍵的還得是老媽自制的黃豆醬。這醬可是有講究的,得用東北大豆發酵的,打開蓋子那個醬香味能飄滿整個廚房。我偷摸用手指蘸着嚐了嚐,鹹鮮中帶着回甜,比超市賣的不知道強多少倍。老媽看見我偷喫,笑着又給我一勺:"饞貓,待會兒讓你喫個夠!"

起鍋燒油的時候可有意思了。老媽非要用鐵鍋,說是不粘鍋炒不出那個鍋氣。油熱得冒青煙了,先把蒜瓣扔進去,"刺啦"一聲,香味瞬間就炸開了。接着是蔥段和辣椒,炒到辣椒皮微微發皺,廚房裏已經開始打噴嚏了——這香味太沖了!
這時候把焯水後的車前草"譁"地倒進去,好傢伙,動靜跟放鞭炮似的。老媽掄起鍋鏟就是一頓猛炒,那架勢跟少林寺練功似的。野菜一遇熱就蔫了,顏色也從嫩綠變成深綠。這時候來一勺黃豆醬,棕紅色的醬汁裹在葉子上,看着就饞人。

最後淋上點生抽提鮮,都不用放鹽,醬料的鹹度剛剛好。出鍋前我忍不住偷嘗一口,哇!那個味道絕了——野菜的清香裏混着醬香,蒜辣味在舌尖跳舞,嚼着還有點脆生生的,比肉都香!
喫飯的時候更逗,本來打算就着米飯喫,結果越喫越上癮,直接當零食空口吃。老爸回來一看:"喲,喫草呢?"結果嚐了一口就停不下來,最後我倆差點爲最後一筷子打起來。老媽在旁邊笑得直抹眼淚:"早知道多挖點好了!"

這不,週末我又跟老媽去挖車前草了。這次帶了小鏟子和籃子,裝備可專業了。田埂上的車前草一叢一叢的,陽光底下綠得發亮。老媽說雨後長得最好,果然葉片都水靈靈的。我們專挑剛長出來的嫩株,留着小棵的讓它繼續長。

回家的路上碰見鄰居王奶奶,看見我們的籃子直誇會喫:"這車前草好啊,我們小時候都叫它''豬耳朵'',涼拌着喫可脆生了!"得,又學了一招,看來下次得試試涼拌的喫法。
現在我家冰箱常備着一包車前草,想喫隨時炒。朋友來家裏點名要嘗,我就學着老媽的樣子掄大勺,居然也有模有樣的。果然美食最好的調味料,就是記憶裏的那個味道。這麼想着,手裏的鍋鏟掄得更帶勁了——"刺啦"一聲,又是滿屋飄香。
所以說啊,有時候最好的美味不在米其林餐廳,就在你家門口的野地裏。下次看見車前草,可別再當雜草啦!趁着夏天還沒過,趕緊去挖一把,保準你喫了就愛上。別忘了多挖點,不然真不夠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