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內,馬斯克籌建新黨,特朗普考慮將他驅逐,奧巴馬重出江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25年7月,短短72小時,華盛頓成了“真人秀擂臺”。
一邊,馬斯克怒發數十條帖文,揚言要成立“美國黨”;一邊,特朗普回敬“沒補貼你早回南非了”,甚至當衆考慮將他驅逐。
就在兩人你來我往、貼臉互噴之際,奧巴馬突然上線,高調開麥,批評特朗普“毀掉了美國國際援助傳統”。
總統、億萬富豪、前總統,這三人一開火,美國政壇直接變身三國殺。
這一局,誰是贏家?誰會被出局?

馬斯克“怒懟”特朗普,揚言組黨
2025年6月30日晚,美國的政治天空突然被一道閃電撕裂。
起爆點,是馬斯克在X平臺連續發出的數十條帖文。
在不到12小時內,這位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企業的掌門人,毫無保留地向共和黨和特朗普發起正面衝鋒。
他怒斥參議員“違背承諾”、“支持債務炸彈”,稱他們“背叛人民的意志”,並且公開表示:
“如果他們通過這法案,我明天就成立新黨!”
“美國黨。”
他在帖文中寫道:
“我們需要一個不被遊說集團綁架的政黨,讓人民真正發聲的黨。”

這一言論,立刻引爆社交平臺。
原本還在慶祝“大而美法案”推進的共和黨人,瞬間警覺:馬斯克不僅在表達不滿,而是在醞釀一場制度層級的“政變”。
此時,距離參議院表決法案通過,僅剩不到24小時。
馬斯克的突然發難並非偶然。
他自2025年起加入“政府效率部”,致力於壓縮聯邦機構臃腫支出,一度被特朗普視爲“非正式顧問”。
兩人曾在白宮互授“金鑰匙紀念章”,甚至共乘特斯拉在白宮前合影,象徵“科技與政治”的完美結合。
但如今,昔日並肩的“塑料兄弟”,終於撕破了最後一層面具。

推動這場兄弟反目的導火索,是一份被稱爲《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Big and Beautiful Bill)的預算草案。
這項法案由特朗普政府主導,目的在於通過削減聯邦社會支出、增加軍費和邊境建設投入、延續2017年減稅政策等方式,實現“財政優化”。
乍看之下,這是一次典型的保守派政策工程,但內容一經披露,立即引發巨大爭議:
大幅削減醫療補助、糧食援助、清潔能源等民生項目;
同時放寬對軍費和國防工業的限制;
擬將債務上限提高近5萬億美元,未來10年新增赤字或超3.3萬億。
特朗普回懟“回南非”,威脅驅逐
對馬斯克而言,法案中“削減新能源激勵”的內容幾乎是“釜底抽薪”。
早年特斯拉依靠政府補貼逐步崛起,從聯邦稅收抵免到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政策是馬斯克帝國的支柱之一。
法案通過,等於政府準備“翻臉不認人”。
一邊享受着馬斯克在科技領域的投資成果,一邊將新能源補貼清零,甚至取消此前特批的採購合同。
這不僅是經濟衝突,更是信任破裂的導火索。
馬斯克對法案的態度從一開始的“謹慎批評”逐步演變爲“公開反對”。
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大?也許。美?很難說。對美國人有利?我看不是。”

2025年6月28日,《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以51票對50票險勝。
法案正式朝通過方向推進,馬斯克徹底爆發。
他寫下那句載入X平臺年度熱帖的宣言:
“我如果不做點什麼,那將是對美國的背叛。”
馬斯克的“貼臉開火”,令特朗普震怒。
2025年7月1日凌晨,他在“真實社交”(Truth Social)平臺連發帖文反擊。
最刺眼的一句是:
“沒有補貼,他早該回南非老家去了!”

這句話不只是一句嘲諷,更是一種切割。
特朗普不僅指責馬斯克是“靠政府養肥的巨嬰”,還點名其旗下所有企業。
包括特斯拉、SpaceX、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都“喫盡聯邦補貼”,累計高達380億美元。
他寫道:“政府效率部應該好好查查他,我們國家能省下一大筆錢。”
隨後,當被媒體追問“是否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境”時,特朗普面對鏡頭,面帶諷刺地說:
“得考慮一下。”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首次有總統公開考慮“驅逐一位仍具美國國籍的科技企業家”。
雖然言辭帶有“諷刺語氣”,但在當前高度政治化氛圍下,這句話的分量不可小視。
外界擔憂,這不再是“筆戰”,而可能演變爲政策報復。

特朗普關閉國際開發署,奧巴馬重出江湖
就在“馬特大戰”打得不可開交的同時,特朗普政府悄然完成了一項具有標誌性的“制度拆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正式關閉。
2025年7月1日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宣佈:
“自即日起,美國國際開發署終止所有運作,部分項目併入國務院,按‘美國優先’戰略重新調整。”
這一機構自1961年成立,運營64年,累計投入超過7150億美元,長期承擔對外人道援助、醫療合作、反貧困項目。
其關閉,被外界稱爲“美國全面收縮對外影響力的里程碑”。
但更震撼的是——這一消息激怒了兩位“前總統”。
早在6月30日,提前得知此消息的奧巴馬和小布什破天荒地發佈聲明。
痛批這一行爲是“對全球道義責任的背棄”,將“引發人道災難,削弱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信譽與領導地位”。

更耐人尋味的是,早在4月奧巴馬就罕見地點名特朗普,稱其“像一個自封的獨裁者”,“將整個國家當做家族企業經營”。
這是奧巴馬自2017年卸任以來,首次如此直接攻擊特朗普。
也是民主黨內“舊勢力”對當前共和黨路線的公開對峙。
而這場批評,在民衆中反響強烈。
此時,馬斯克、特朗普、奧巴馬三位人物,已分別扮演“建制挑戰者”、“強權捍衛者”、“道義守望者”的角色,在美國政治這塊戰場上,以不同方式“再出江湖”。
這場三角對峙的風暴,短期內不會平息。
2026年中期選舉,將是第一輪測試場;而更大的考驗,或許要等到2028年總統大選那天。
在此之前,美國將繼續在分裂、爭鬥與重塑中前行。
這不是三天內的偶發爭吵,而是一場持續的系統衝突。
參考文獻:
特朗普政府正式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光明網,2025-07-02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小布什批評特朗普政府解散國際開發署,新京報,2025-07-01
要驅逐馬斯克?特朗普回應:考慮一下,廣州日報,2025-07-02
“塑料兄弟情”維持不到一年,特朗普和馬斯克是如何走向決裂的,
澎湃新聞,2025-06-06
馬斯克怒發數十條帖文“倒特”,特朗普:好好查查他,沒政府補貼他“早回南非老家”了,新重慶-重慶日報,2025-07-01
馬斯克發出最嚴厲威脅:他們明年將在選舉中失敗,中國網,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