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敢買俄羅斯石油,中印加稅500%,特朗普同意了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這一回,美國人又玩起了過去的伎倆。

只不過,這次不是衝着俄羅斯,而是打算讓中國和印度“躺着中槍”。

2025年6月29日,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放出狠話:誰從俄羅斯買石油卻不幫烏克蘭,就準備好接受500%的關稅懲罰吧!

這話一出口,國際輿論炸鍋了。

中印成了“頭號靶子”,而特朗普還拍手稱快。

可問題是,這到底是動真格,還是又一場川普的政治表演?

“500%關稅”不只是嘴炮

格雷厄姆是誰?

這位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老牌參議員,向來以“反俄狂人”著稱,連俄羅斯都懶得理會他的客套,直接把他列進了“恐怖分子名單”。

就是這樣一位政壇狠人,2025年6月29日又拋出一項被他稱作“重大突破”的法案。

誰從俄羅斯買能源,又不出手幫烏克蘭,那對不起,美國要對你出口的商品徵收500%的關稅!

是的,500%!

這可不是打個噴嚏嚇嚇人。

這要真落實下來,就是經濟上的“核打擊”。

不僅讓企業成本翻五六倍,更可能一刀砍斷全球供應鏈的動脈。

格雷厄姆點名了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

他聲稱,兩國買了俄羅斯70%的石油,是在“養活普京的戰爭機器”。

這番話說得義正辭嚴,像極了他向特朗普唸的劇本。

沒錯,特朗普也“在劇組”。

據格雷厄姆本人透露,他剛和特朗普一塊下場揮杆,後者對這項法案表示“明確支持”。

法案中還貼心地爲總統留了一道“豁免條款”。

總統可以選擇豁免某些國家,也就是說,要不要真打下去,全看特朗普心情。

這就耐人尋味了:法案聲勢洶洶,卻在關鍵處留了口子,活像一場張牙舞爪卻未必敢落拳的政治秀。

但即便如此,這場“政治表演”也不可小覷。

格雷厄姆的提案,目前已經有84位參議員聯署支持,幾乎拿到了參議院的“通關文書”。

這說明什麼?

說明不管是真打還是虛晃,美國內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把“反俄”當成政治正確,把“圍堵中國”當成共識行動。

中國不會再喫第二次虧

這次,美國人又拿起了熟悉的武器:加稅。

可這招,中國真不怕。

還記得2018年到2020年那場轟轟烈烈的中美貿易戰嗎?

那時候,美國動不動就揮刀加關稅,一副“我喫定你”的嘴臉,結果怎麼樣?

中國頂住了壓力,美國自己反倒先亂了陣腳。

中國迅速實施對等反制措施,對美國農產品、化工、機械設備等重點行業展開精準打擊。

結果,美股跌得哀鴻遍野,美國農民怨聲載道,白宮不得不灰頭土臉重啓談判。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展現了非同一般的抗壓能力。

現在的中國,底氣比那時候更足。

比如,先前格里爾突然對外宣佈,對中國商品加關稅。

2025年4月9日正式生效。

這一所謂“對等”,其實是赤裸裸的經濟訛詐。

在此前已經加徵了20%和34%稅率的基礎上,美國又額外疊加了50%的關稅,總體稅率一舉突破百點,最後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45%!

然而,就是這樣一次看似“雷霆萬鈞”的加稅舉措,卻沒有掀起想象中的“經濟風暴”。

中國沒有慌,資本市場沒有垮,供應鏈也沒有崩盤。

相關人士還公佈了反擊手段,每一項都直指美國經濟的命門。

比如農產品關稅升級。

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依賴頗深,尤其是大豆與高粱,這些恰恰是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命根子,也是特朗普的基本盤。

一旦中方大幅加徵農產品關稅,勢必衝擊美農戶收入,引發內政壓力。

再比如禁止美禽肉入華。

表面是“食品安全”問題,實則是精準打擊美方重要出口商品。

考慮到美國近年來禽流感高發,這一舉措也兼具合法性和合理性,既是貿易反擊,也是衛生防禦。

最致命的是暫停芬太尼合作。

這是外交上的“重錘”。

中國在芬太尼管控方面一直協助美國打擊毒品氾濫,但當對方不講誠信、反咬一口時,暫停合作既是回應背叛,也是對美方亂甩鍋行爲的警示。

面對高關稅,中國不是嚇大的。

再比如,早在2023年,中國就開始對稀土、石墨、鎵等關鍵戰略礦產實行出口管制。

2025年,又進一步將某些技術和材料列入許可審批清單。

美國那些依賴中國產業鏈的高科技公司,早已喫過苦頭。

這還不算,中國在能源上也加快了腳步。

我們沒把雞蛋全放在俄羅斯一個籃子裏,而是積極擴大中東、非洲、南美的進口渠道。

同時加快新能源、氫能、核電等領域發展,從根上減少對外部的依賴。

所以,格雷厄姆嘴裏的“500%關稅”,看起來嚇人,真打起來,他敢嗎?

美國自己能撐得住嗎?

用中國人的話說:不是你放狠話我們就怕了,我們可是靠真本事走到今天的。

誰纔是最大的輸家?

格雷厄姆法案點了兩國名字:中國和印度。

但兩國的態度、戰略、底氣,卻截然不同。

中國面對威脅,從容應對,有備無患。

印度這邊,則多少有些尷尬和慌亂。

這幾年,印度通過大量購買俄羅斯的打折石油,賺得盆滿鉢滿。

這既讓它們控制住了國內油價,也爲盧比匯率提供了支撐。

但問題是,印度一邊在享受俄羅斯的實惠,一邊又想在地緣政治上“押注”美國。

這就導致了它在俄美之間左搖右擺,腳踏兩條船,結果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走下去了。

比如,2025年G7峯會,莫迪被拒絕與特朗普當面會晤,只象徵性打了個電話。

而另一邊,印度代表團在美國爭取降低農產品和輕工業品關稅時,又連連碰壁。

這種“兩邊討好”的策略,看起來四平八穩,實則漏洞百出。

現在格雷厄姆放話要對印度商品徵收500%關稅,莫迪政府就更爲難了。

如果反擊,可能斷了和美國未來的科技合作和投資預期。

不反擊,國內民族主義又難以交代,畢竟印度民衆對“被美國羞辱”可是很敏感的。

所以說,印度雖然買了俄油得了實惠,但戰略定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也有限。

一旦法案真通過,而特朗普又“選擇性執行”,最容易被開刀的,很可能不是底氣十足的中國,而是這位左右逢源但手裏沒幾張牌的印度。

這場“500%關稅鬧劇”,說到底,就是一場川普的政治秀。

看上去是給俄羅斯施壓,實際上是試圖通過逼中印“站隊”,來重構全球能源和供應鏈秩序。

可惜,中國不喫這套。

我們的國家戰略早就脫離了“被動應付”的階段,而是主動塑造局勢、穩中求進。

你打你的算盤,我走我的路。


參考文獻:

對美關稅反制措施中方已準備至少6大招,華爾街見聞,2025-04-08

不準中印買俄能源,否則加徵500%關稅,特朗普要斷掉俄羅斯的活路,中華網財經,2025-07-02

美議員放話:特朗普同意了,買俄油,中印加稅500%,觀察者網,2025-07-01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