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四個旅變成三四十萬人,北伐前後這四個軍事集團崛起速度最快

來源: 更新:

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爲了養家餬口,希望各位觀衆老爺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衆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文|心飛揚

編輯|t

引言

北伐戰爭中,蔣介石望着手中的地圖,滿臉是難以掩飾的滿足。誰能想到,他手裏這支隊曾經只有兩個教導團的小部隊,三年間居然發展到了十餘萬!

在他自信地向北推進時,西北方向的馮玉祥,山東的張宗昌則憑藉着八萬直系殘兵,硬是靠着“拉人情”擴散到了三十多人。

以速度和力量爲核心的“軍閥”競賽”,你方唱罷我登場,誰能笑到最後?

從兩個教導團到數十萬中央軍

1924年,黃埔軍校剛剛成立,蔣介石作爲校長,親手帶領着這羣“學生兵”走上了歷史舞臺。起初,中央軍的規模可謂迷你:只有兩個教導團,甚至被笑稱爲“模範秀才隊”。

誰能想到,這支小部隊卻迅速崛起爲國民黨北伐的核心力量。關鍵轉折點出現在1925年,那一年,蔣介石手下終於湊齊了一個旅。

說是旅,實際上也不過三千多人。即便如此,他還是將其命名爲“第一軍”,在裝備和待遇上,遠超國民黨其他部隊。這種資源傾斜策略,使中央軍成了黃埔畢業生的最佳去處。

北伐戰爭真正讓中央軍羽翼豐滿。初期,中央軍雖然號稱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但人數仍然寥寥無幾。

隨着北伐戰線向北推進,蔣介石通過一系列策略“借兵養兵”:收編地方武裝、吸納雜牌軍官、向蘇聯購買裝備。短短三年,這支從教導團起家的部隊就變成了戰場上的“巨無霸”。

1927年,華北平原上硝煙瀰漫,數十萬大軍正在爲爭奪天下而鏖戰。那個在1924年只有三四千人的小部隊,在三年後的此刻,已經迅速膨脹到幾十萬,成爲主宰一方的力量。

這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從零開始的故事。他本人那時恐怕也沒想到,他的部隊會像氣球一樣迅速膨脹。

後來,這支部隊成爲了他手中絕對的嫡系部隊,各方面的待遇都比其他部隊好,當然,戰鬥力也很強。

不過得到快速發展的也不只是中央軍,幾乎同一時期,西北的馮玉祥靠一場北京政變一戰成名,山東的張宗昌則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忙着收拾直系殘部。

而河南的胡景翼正憑藉驚人的擴軍速度完成一次次逆襲。這四股力量就像賽道上的四匹快馬,爭先恐後地向實力巔峯邁進。

沙漠裏的傳奇:馮玉祥與西北軍

如果說中央軍的成長像是一場溫水煮青蛙,那麼西北軍的崛起更像是一場沙漠中的暴風雨。馮玉祥,這位外號“倒戈將軍”的人物,在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一舉掌控局勢。

政變前,他手中的兵力不過15萬,但三年後,這支西北邊防軍擴展到40萬,成爲北伐戰爭中的第二集團軍。

馮玉祥的成功,離不開蘇聯的援助。當時蘇聯爲了支持革命,向馮玉祥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甚至派出軍事顧問團協助訓練士兵。

藉助這些資源,西北軍迅速實現擴編,從一支地方武裝成長爲全國聞名的勁旅。1927年,北伐戰爭進入關鍵階段。

馮玉祥率軍出潼關,一路勢如破竹。他的軍事策略以靈活多變著稱,常常採取圍而不打、誘敵深入等方式,讓敵軍叫苦不迭。

在潼關之戰中,他手下25萬士兵圍攻北洋軍閥,最終大獲全勝。此戰後,西北軍的士氣空前高漲,馮玉祥的威名也傳遍大江南北。

賭徒張宗昌的“混搭軍團”

張宗昌的成功可以用“膽大心細”四個字形容。這位山東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表現突出,以山東話套近乎的方式迅速拉攏了八萬直系殘兵。

戰後,張宗昌被奉系大佬張作霖委任爲山東都督,從此正式開啓他的軍閥之路。他的擴軍手法獨樹一幟,主要靠“收編”和“混編”。

凡是投靠他的隊伍,無論背景如何,他一概接納。因此,他手下的士兵來自五湖四海,既有北洋軍閥的殘部,也有綠林好漢和土匪武裝。

這種混搭風格使得他的部隊看似混亂,卻在實際戰鬥中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1926年,張宗昌將部隊擴充到30萬,並與直系舊部李景林聯合,組成直魯聯軍。

憑藉這支“龐雜軍團”,張宗昌不僅穩住了山東,還一度攻入天津,成爲北方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張宗昌的軍隊也因爲紀律渙散、風氣敗壞,常被外界稱爲“土匪大軍”。

國民二軍的快速膨脹

國民二軍的崛起堪稱一場奇蹟。1924年,胡景翼手下僅有四個旅的兵力。然而,隨着北京政變的成功,他迅速佔領河南北部,將殘部收編,短短一年間,部隊人數激增至20萬。

胡景翼的軍隊以紀律嚴明著稱,與張宗昌的“土匪大軍”形成鮮明對比。他手下的士兵不僅訓練有素,而且在裝備上也不遜色於中央軍。這支隊伍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成爲蔣介石倚重的核心力量之一。

國民二軍的崛起離不開“胡憨之戰”。這場戰爭讓胡景翼在北方站穩腳跟,也讓他的部隊成爲北伐戰場上的主力軍之一。

在這場戰鬥中,胡景翼率軍沿隴海線一路猛攻,最終擊敗了強敵憨玉琨。戰後,國民二軍的聲勢達到巔峯,其規模也從四個旅膨脹到20萬人。

從中央軍、西北軍到直魯聯軍和國民二軍,這四支隊伍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小規模武裝到龐大軍閥的華麗轉身。

然而,這場“軍閥競賽”的勝者並非恆定。國民二軍隨着主帥的死亡而迅速衰落散入其他隊伍之中,張宗昌得意沒兩年就落敗而走,馮玉祥亦鬥爭失敗。

中央軍最終憑藉蔣介石的政治手腕和資源整合能力一騎絕塵,而其他三大軍事集團則在內鬥和外壓中逐漸衰弱。

這段風雲激盪的歷史,不僅見證了中國軍閥勢力的迅速擴張,也折射出國家命運在動盪中的跌宕起伏。四大軍事集團的崛起和沉浮,爲中國近代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

中國國民黨全書上.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