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到頭了,該怎麼處理?
孩子在生長髮育的自然進程中,活潑好動是天性,摔倒、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寶寶不小心從牀上、沙發上摔倒了,小腦袋被摔了一個包,怎麼辦呢?“孩子摔倒後哭幾聲就沒事了,還要去看醫生嗎?”

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兒童頭部摔傷後該怎麼判斷?如何正確處理?
1.父母要保持冷靜並且觀察寶寶頭部情況
當寶寶頭部摔傷時,家長的情緒往往會受到很大沖擊,但慌亂只會讓情況更糟。冷靜下來是第一步。迅速觀察周圍環境,確保沒有其他危險因素,比如尖銳的物體、臺階或其他可能導致二次傷害的物品。
如果寶寶摔倒的地方不安全,優先將寶寶輕輕移到安全區域,但動作要輕柔,避免加重可能的傷情。並且檢查寶寶頭部是否有腫塊、破皮或出血。如無出血,可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減輕腫脹;如有出血,需先予以止血(包括壓迫、包紮等)。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觀察孩子是否有前述危險症狀。同時,讓孩子避免劇烈活動,如跑跳等。

2.觀察寶寶的意識和反應
在確保環境安全後,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意識和反應狀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意識狀態:寶寶是否清醒?是否能對你的呼喚或觸摸做出反應?比如,寶寶會不會哭鬧、能不能注視你、是否能活動四肢。
(2)反應能力:試着用寶寶熟悉的聲音或玩具吸引他,觀察他是否能正常回應。如果寶寶看起來反應遲鈍或完全沒有反應,這可能提示傷情較重。
(3)身體表現:檢查寶寶是否有明顯的外傷,比如頭部是否有腫塊、破皮或流血,是否有異常的睡意、嘔吐等症狀。
如果孩子當下意識清醒、能交流,表現和往常一樣,即使不着急去醫院,但家長仍需密切觀察。建議每隔2-4小時就留意一下,如果孩子出現了意識和反應等異常,尤其在受傷後24小時內,要立即送醫。
3.需要緊急送醫院處理情況
(1)頭部傷口持續流血;
(2)意識不清或昏迷;
(3)異常嗜睡或精神萎靡;
(4)持續煩躁或哭鬧不止;
(5)頻繁或持續嘔吐;
(6)囟門異常鼓起;
(7)鼻耳流血或透明液體。

4.避免隨意搬動寶寶
在某些情況下,頭部摔傷可能伴隨頸部或脊椎損傷。如果懷疑寶寶出現頭部損傷或者頸部嚴重損傷,家長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寶寶,以免加重傷情。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醫護人員處理。
如果情況緊急需要移動寶寶,應由多人配合,儘量保持寶寶的頭部、頸部和軀幹在同一直線上,動作輕緩、同步進行,以減少二次傷害。
5.提前防範摔傷風險
雖然意外難以完全避免,但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寶寶頭部摔傷的風險:
1.在家中鋪設柔軟的地墊,傢俱邊角加裝防撞條,避免寶寶攀爬高處。
2.儘量不要讓寶寶單獨待在高處(如牀上、沙發上),尤其是在學步階段,家長要時刻保持警惕。
3.外出時使用合格的安全座椅或推車,確保寶寶在活動時有足夠的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