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遭殃別亂猜,這些信號告訴你:可能骨折啦

來源: 更新:

鼻子位於面部突出位置,、碰撞等外傷時很容易受傷,而骨折是常見的損傷類型。鼻子骨折若未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導致鼻樑畸形、鼻塞等問題。不過,很多人在鼻子受傷後,難以分辨是單純的軟組織挫傷還是骨折。下面從多個角度,教你如何判斷鼻子是否骨折。

一、受傷後的典型症狀:骨折的“信號彈”

(一)疼痛與腫脹:最直接的反應

鼻子受傷後,無論是否骨折,都會出現疼痛和腫脹,但骨折引發的症狀往往更明顯。骨折時,疼痛通常較爲劇烈,且集中在鼻樑或鼻根部,觸碰時疼痛會明顯加重,甚至輕輕觸碰就會讓人難以忍受。

腫脹一般在受傷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迅速出現,可能波及整個鼻部、眼瞼周圍,導致眼瞼淤青發紫(民間俗稱“熊貓眼”)。如果是單純的軟組織挫傷,腫脹和疼痛會相對較輕,且消退速度較快;而骨折引起的腫脹可能更嚴重,消退也更緩慢,往往需要數天甚至一週以上才能逐漸減輕。

(二)鼻部畸形:骨折的“直觀表現”

鼻子骨折後,鼻樑可能出現明顯的畸形。最常見的是鼻樑歪斜,從正面看,鼻樑不在面部正中線位置,向一側偏斜;也可能出現鼻樑塌陷,即鼻樑變低、扁平,失去正常的立體感。

不過,受傷初期由於鼻部腫脹嚴重,畸形可能被掩蓋,難以準確判斷。待腫脹消退後(通常在受傷後3-5天),如果鼻樑仍然存在歪斜、塌陷等情況,那麼骨折的可能性極大。此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鼻背變寬的現象。

(三)鼻出血與鼻腔堵塞:內部損傷的提示

骨折時,鼻腔內的血管可能會受到損傷,導致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少則僅鼻涕中帶血絲,多則可能出現持續性出血,需要用棉球填塞才能止血。

同時,骨折可能導致鼻中隔偏曲、黏膜腫脹或鼻腔內形成血腫,從而引起鼻腔堵塞,出現鼻塞症狀。患者會感覺一側或兩側鼻腔通氣不暢,即使沒有感冒,也像鼻子被堵住一樣,呼吸不順暢。這種鼻塞在腫脹消退後若仍未緩解,很可能是骨折導致的結構異常引起的。

(四)異常感覺:骨折的“特殊信號”

鼻子骨折後,部分患者會感覺到鼻部有異常的活動感或摩擦感。在觸摸鼻部或做擤鼻涕動作時,可能會聽到骨頭摩擦的“咯吱”聲,這種聲音在醫學上稱爲“骨擦音”,是骨折的典型體徵之一。

此外,患者還可能感覺鼻部有麻木感,這是因爲骨折損傷了鼻部的神經所致,通常會隨着骨折的癒合逐漸恢復,但恢復時間可能較長。

二、自我初步檢查:簡單易行的判斷方法

(一)觀察與觸摸

受傷後,先仔細觀察鼻部的外形,看看是否有明顯的歪斜、塌陷、變寬等情況。然後用手指輕輕觸摸鼻部,從鼻樑根部開始,沿着鼻樑向鼻尖方向緩慢移動,感受鼻部的輪廓是否連續、光滑。

如果觸摸時感覺到明顯的凹陷、凸起,或者在某個部位有明顯的壓痛,甚至能摸到骨頭的斷端,那麼骨折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注意的是,觸摸時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用力按壓,以免加重損傷。

(二)測試鼻腔通氣

用手指分別堵住一側鼻孔,觀察另一側鼻孔的通氣情況。如果兩側鼻腔通氣明顯不對稱,或者一側完全不通氣,且這種情況在受傷前不存在,那麼可能是骨折導致鼻腔結構異常引起的。

另外,嘗試擤鼻涕,如果感覺鼻腔內有明顯的阻力,或者擤鼻涕時疼痛加劇,也可能提示存在骨折。

三、醫學檢查:明確診斷的“金標準”

(一)X線檢查

X線檢查是判斷鼻子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鼻部X線片,可以觀察到鼻骨的形態、結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骨折線、骨移位等情況。不過,X線檢查對於一些輕微的、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可能顯示不清,容易出現漏診。

(二)CT檢查

CT檢查比X線檢查更清晰、準確,尤其是鼻部CT三維重建,能夠清晰地顯示鼻骨的細微結構、骨折的部位、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以及是否合併其他面部骨骼(如上頜骨、篩骨等)的損傷。對於複雜的鼻子骨折,CT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能夠爲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三)鼻內鏡檢查

鼻內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鼻腔內部的情況,瞭解鼻中隔是否偏曲、鼻腔黏膜是否腫脹、有無血腫或異物等。對於判斷骨折是否合併鼻腔內結構損傷(如鼻中隔骨折)具有重要意義。

判斷鼻子是否骨折,可以通過觀察受傷後的典型症狀(如劇烈疼痛、明顯腫脹、鼻部畸形、鼻出血、鼻腔堵塞等)、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查(觀察外形、觸摸、測試通氣),但最終的確診還需要依靠醫學檢查(X線、CT、鼻內鏡等)。如果鼻子受傷後出現上述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導致不良後果。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