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糾結了!雞蛋裏的白色絮狀物,這樣處理就對了
在打雞蛋時,不少人會發現蛋清裏有白色的絮狀物,看到這些“小雜質”,難免會心裏犯嘀咕:這東西到底是什麼?能不能喫?其實,雞蛋裏的白色絮狀物並非變質的信號,反而和雞蛋的品質有着密切關係。下面就來詳細說說關於雞蛋裏白色絮狀物的那些事兒。
一、白色絮狀物是什麼?
雞蛋裏的白色絮狀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位於蛋黃兩端的“卵黃繫帶”,另一種是蛋清中分佈的“濃蛋白”凝結物。卵黃繫帶是連接蛋黃和蛋殼膜的結構,看起來像兩條白色的帶子,它的作用是固定蛋黃的位置,讓蛋黃始終懸浮在蛋清中間。而蛋清中的白色絮狀物則是濃蛋白的一部分,濃蛋白是蛋清中質地較濃稠的部分,富含蛋白質,對蛋黃起到保護作用。
這兩種白色絮狀物都是雞蛋自然形成的結構,並非雜質或污染物。一般來說,新鮮的雞蛋中,這些白色絮狀物會更明顯、更厚實,隨着雞蛋存放時間的延長,它們會逐漸變得稀疏、斷裂,這是雞蛋自然老化的表現。

二、白色絮狀物能喫嗎?
答案是肯定的,雞蛋裏的白色絮狀物不僅能喫,而且營養豐富。卵黃繫帶和濃蛋白中都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接近,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此外,它們還含有少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益。
有些人覺得白色絮狀物口感不好,會在打雞蛋時將其挑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些絮狀物在烹飪過程中會隨着雞蛋一起熟透,口感上並不會有明顯的異物感,而且丟棄它們還會造成營養的浪費。
三、如何區分正常絮狀物和變質信號?
1.看外觀
新鮮的雞蛋蛋殼完整、無裂縫,蛋殼表面乾淨。如果蛋殼有破損,或者蛋殼上有黴點,就可能已經變質。
2.聞氣味
新鮮的雞蛋沒有異味,打開後蛋清清澈、蛋黃完整。如果雞蛋有腐臭味、酸味等異常氣味,說明已經變質,即使沒有白色絮狀物也不能喫。
3.觀察狀態
如果蛋清變得渾濁、稀薄,蛋黃塌陷、散黃,或者白色絮狀物變得發黑、發綠,這樣的雞蛋就可能已經變質,不能食用。

四、哪些因素會影響白色絮狀物的多少?
1.新鮮度
剛產下的雞蛋,卵黃繫帶和濃蛋白都非常飽滿,白色絮狀物明顯且有韌性。隨着存放時間的增加,雞蛋內部的水分會逐漸蒸發,濃蛋白會慢慢變稀,卵黃繫帶也會逐漸斷裂,白色絮狀物就會變得不明顯。所以,看到白色絮狀物多的雞蛋,往往說明它比較新鮮。
2.飼養方式
散養的母雞所產的雞蛋,由於飲食更豐富,蛋白質合成更充分,白色絮狀物可能會更厚實。而規模化養殖的母雞所產的雞蛋,白色絮狀物的數量和狀態可能會相對穩定,但這並不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
五、遇到白色絮狀物該怎麼處理?
如果不喜歡白色絮狀物的口感,可以在打雞蛋時用筷子將其挑出,不過這樣會損失一部分營養。其實,在烹飪過程中,這些白色絮狀物會隨着雞蛋的加熱而融化在蛋液中,比如炒雞蛋、煎雞蛋時,幾乎嘗不出它們的存在。如果是煮雞蛋,白色絮狀物會變得更緊實,但也不會影響口感,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雞蛋時要保持清潔,打雞蛋前先將蛋殼清洗乾淨,避免蛋殼表面的細菌污染蛋液。烹飪雞蛋時要確保徹底熟透,尤其是煎蛋、溏心蛋等,避免因加熱不徹底而導致細菌感染。
雞蛋裏的白色絮狀物是大自然賦予雞蛋的“天然保護層”,是正常且安全的。它不僅能喫,還能作爲判斷雞蛋新鮮度的小指標。下次再遇到這些白色絮狀物,不用再擔心啦,放心大膽地把它們做成美味的菜餚吧。畢竟,雞蛋的營養和安全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而這些小小的白色絮狀物,不過是雞蛋正常結構的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