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單上的“腎盂分離”是啥?別慌,先弄明白這幾點
在體檢報告或孕期B超單上,“腎盂分離”這個詞可能會讓不少人心裏一緊。其實,腎盂分離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腎臟內尿液暫時積聚的一種表現,就像腎臟發出的一個“小信號”。它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判斷。下面就來詳細說說腎盂分離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腎盂分離的“真面目”
腎盂是腎臟內收集尿液的“小倉庫”,它連接着腎臟和輸尿管,尿液在這裏暫時儲存後,會通過輸尿管流入膀胱,最終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腎盂內只有少量尿液,B超檢查時看不到明顯的擴張。當腎盂內的尿液無法順利排出,積聚到一定程度時,腎盂就會出現擴張,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腎盂分離。
簡單來說,腎盂分離就像家裏的下水道暫時有點“堵車”,尿液在腎盂裏多待了一會兒,導致腎盂看起來比平時大一些。一般通過B超檢查可以發現腎盂分離,醫生會根據腎盂擴張的程度來判斷其嚴重程度。

二、哪些情況會導致腎盂分離?
(1)生理性因素
很多時候,腎盂分離是生理性的,不需要過於擔心。比如,在做B超時,如果膀胱處於過度充盈的狀態,膀胱內的壓力會升高,可能會導致尿液迴流到腎盂,引起暫時性的腎盂分離。這種情況在排尿後再次檢查,腎盂分離的現象通常就會消失。
對於胎兒來說,腎盂分離更爲常見。胎兒在子宮內可能會出現憋尿的情況,這會導致腎盂暫時擴張,出現腎盂分離。大多數胎兒的腎盂分離屬於生理性的,隨着胎兒的生長髮育,這種情況會逐漸好轉。
(2)病理性因素
少數情況下,腎盂分離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比如,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狹窄、泌尿系統腫瘤等疾病,會堵塞輸尿管,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引起腎盂分離。此外,泌尿系統感染也可能導致腎盂出現炎症,影響尿液的排出,進而出現腎盂分離。
病理性腎盂分離通常會伴有一些其他症狀,比如腰痛、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需要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三、不同人羣的腎盂分離特點
(1)胎兒時期
胎兒腎盂分離在孕期B超檢查中比較常見,尤其是男性胎兒。一般來說,胎兒腎盂分離的直徑小於10毫米時,大多是生理性的,可能是胎兒憋尿導致的。隨着孕周的增加,大部分胎兒的腎盂分離會逐漸減輕或消失。如果腎盂分離的直徑超過10毫米,或者持續增大,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泌尿系統發育異常的可能。

(2)成年人
成年人出現腎盂分離,大多與泌尿系統的梗阻有關。比如,長期憋尿可能會導致暫時性的腎盂分離;而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則可能導致持續性的腎盂分離。成年人如果發現腎盂分離,需要結合自身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來判斷原因。
(3)兒童
兒童腎盂分離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後天性的。先天性因素主要是泌尿系統發育異常,比如輸尿管狹窄、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等;後天性因素則可能是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等。兒童腎盂分離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腎臟功能,需要引起重視。
四、發現腎盂分離該怎麼辦?
(1)定期複查
如果是生理性的腎盂分離,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定期複查即可。比如,胎兒腎盂分離可以在孕期定期做B超檢查,觀察腎盂分離的變化情況;成年人因憋尿導致的腎盂分離,排尿後複查,通常會恢復正常。
(2)進一步檢查
如果腎盂分離持續存在或逐漸加重,或者伴有其他症狀,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比如CT、磁共振尿路造影等,以明確病因。這些檢查可以更清晰地顯示泌尿系統的結構,幫助醫生判斷腎盂分離的原因。

(3)對症治療
如果是病理性腎盂分離,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治療。比如,輸尿管結石引起的腎盂分離,可以通過藥物排石、體外衝擊波碎石等方法治療;輸尿管狹窄引起的腎盂分離,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疏通輸尿管。
總之,腎盂分離只是一個檢查時發現的現象,不是最終的診斷結果。它就像一個提醒我們關注腎臟健康的“小信號”,只要我們正確對待,及時排查原因,就能確保腎臟的健康。無論是成年人還是胎兒,發現腎盂分離後,保持理性和耐心,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