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疼別硬熬!肩袖損傷不處理,小心變成“凍結肩”

來源: 更新:

提起肩袖損傷,很多人會把它當成普通的“肩膀疼”,覺得休息幾天就能好。尤其是中老年人,總覺得“人老了哪能沒點小毛病”,硬生生扛着不治療。可你知道嗎?肩袖損傷就像衣服上的破洞,不及時縫補只會越來越大,最後可能讓肩膀徹底“罷工”。今天就來聊聊肩袖損傷不治療會惹出哪些麻煩,看完你就知道及時處理有多重要。

一、先搞懂:肩袖到底是個啥?

肩袖不是某一根“筋”,而是肩膀裏一組肌腱的統稱,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組成,它們像“袖口”一樣包裹着肩關節,負責肩膀的旋轉、抬舉等動作。簡單說,你能舉起重物、梳頭、扣背後的扣子,都離不開肩袖的幫忙。肩袖損傷大多是“日積月累”或“突然外傷”導致的:長期舉高手臂工作(比如教師、廚師)、頻繁做過肩運動(比如打羽毛球、游泳),可能讓肩袖反覆磨損;而摔倒時用手撐地、搬重物時用力過猛,則可能導致肩袖撕裂。

二、不治療,疼痛會從“偶爾打擾”變成“常駐嘉賓”

1.疼痛範圍擴大

從最初的肩膀外側疼痛,慢慢蔓延到整個肩部,甚至放射到胳膊肘。就像小火苗變成大火,一開始只是局部發燙,後來整個房間都燒起來了。

2.疼痛時間延長

原本只有活動時才疼,後來安靜時也會疼,晚上睡覺時尤其明顯,翻個身都能疼醒。有人形容這種疼像“針扎”“電擊”,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3.對溫度和天氣敏感

陰雨天、吹冷風時,肩膀疼會變本加厲。就像肩膀裏裝了個“天氣預報器”,一有天氣變化就提前“報警”,但這警報可不是鬧着玩的,疼起來讓人坐立難安。

三、不治療,肩膀會從“靈活選手”變成“僵硬廢柴”

1.抬臂越來越費勁

一開始可能只是舉不到頭頂,後來連梳頭、穿衣服都困難。有人想試試“硬抬”,結果疼得瞬間縮回手,久而久之,就不敢再動肩膀,形成“越不動越僵硬,越僵硬越不動”的惡性循環。

2.肩膀“鎖住”動不了

肩袖損傷後,破損的肌腱可能卡在關節裏,導致肩膀活動受限,醫學上叫“凍結肩”。就像生鏽的合頁,原本靈活的門怎麼也打不開,肩膀也成了“擺設”,連端杯子喝水都得用另一隻手幫忙。

3.肌肉逐漸萎縮

肩袖長期不工作,周圍的肌肉會慢慢變細、無力,從外觀上看,受傷的肩膀可能比另一邊“瘦”一圈。用手摸上去,能明顯感覺到肌肉變軟,失去了原本的力量。

四、不治療,小損傷會拖成“大手術”

1.肌腱撕裂加重

一開始可能只是肌腱表層磨損,不治療的話,磨損會深入到肌腱內部,最終導致完全撕裂。研究顯示,肩袖部分撕裂如果不處理,一年後約30%會發展成完全撕裂。

2.關節軟骨被“磨壞”

肩袖損傷後,肩關節失去了正常的穩定性,骨頭之間會發生異常摩擦,就像軸承少了潤滑油,時間久了,關節軟骨會被磨平,引發骨關節炎。到這時,不僅肩膀疼得厲害,治療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3.治療成本翻倍

輕度肩袖損傷可能通過康復鍛鍊、理療就能恢復,花費少還不用遭罪。可一旦拖到肌腱完全撕裂、關節磨損,就必須做手術,不僅費用高(動輒上萬元),術後恢復時間也長(通常需要3-6個月),還可能留下後遺症。

五、發現肩袖損傷,該怎麼處理?

1.輕度損傷(疼痛輕、活動基本正常)

可以通過休息、冷敷(急性期)、熱敷(慢性期)、理療(如超聲波、鍼灸)緩解症狀,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做康復鍛鍊(比如鐘擺運動、爬牆運動),增強肩袖肌肉力量。

2.中度損傷(疼痛明顯、活動受限)

可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或進行局部封閉治療(注射藥物緩解疼痛),同時配合康復訓練,避免肌肉萎縮。

3.重度損傷(肌腱撕裂嚴重、肩膀無法活動)

這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通過關節鏡微創手術縫合撕裂的肌腱。別一聽“手術”就害怕,現在的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越早手術,肩膀功能恢復得越好。

肩袖損傷就像肩膀裏的“隱形殺手”,早期症狀不明顯,卻在悄悄破壞肩膀的功能。不治療的後果,輕則疼痛纏身、活動不便,重則肩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需要做大手術。記住,肩膀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及時治療肩袖損傷,才能讓它繼續靈活工作,陪我們輕鬆完成每一個動作。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