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總找上門?別再亂撕啦,這些原因幫你揪出來

來源: 更新:

手指上的倒刺,醫學上稱爲“逆剝”,是指指甲周圍皮膚角質層乾燥開裂,形成的三角形小皮刺。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觸碰時會有疼痛感,還可能因撕扯導致皮膚破損感染。想要擺脫倒刺,得先弄清楚它產生的原因。

一、環境因素

1.氣候乾燥

乾燥的氣候是導致手指起倒刺的常見原因之一。在秋冬季節,空氣中的溼度較低,皮膚的水分更容易蒸發,指甲周圍的皮膚角質層會因缺水而變得乾燥、脆弱,容易出現開裂,進而形成倒刺。

此外,長時間處於空調房或暖氣房等乾燥環境中,也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增加手指起倒刺的幾率。這是因爲空調和暖氣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室內溼度下降,皮膚得不到足夠的水分滋養,就容易出現乾燥問題。

2.寒冷刺激

寒冷的天氣不僅會讓皮膚血管收縮,減少皮膚的血液供應,還會降低皮膚的新陳代謝速度,使皮膚的屏障功能減弱。指甲周圍的皮膚比較薄嫩,在寒冷刺激下,更容易失去水分和油脂,導致角質層乾燥開裂,形成倒刺。

而且,在寒冷天氣裏,人們往往會頻繁洗手或接觸冷水,這會進一步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層,加重皮膚乾燥,讓倒刺問題更加嚴重。

二、生活習慣因素

1.頻繁洗手或接觸刺激性物質

有些人因爲工作需要或個人習慣,會頻繁洗手,尤其是使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這些清潔用品雖然能去除手上的污垢和細菌,但也會洗掉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導致皮膚水分流失,指甲周圍的皮膚變得乾燥,從而產生倒刺。

另外,經常接觸洗滌劑、消毒劑、化學試劑等刺激性物質,也會對指甲周圍的皮膚造成損傷。這些物質會刺激皮膚,破壞皮膚的角質層,使皮膚失去原有的保護功能,容易出現乾燥、開裂和倒刺。

2.不良的指甲護理習慣

很多人有咬指甲、撕倒刺的習慣,這些行爲會直接損傷指甲周圍的皮膚。咬指甲時,會撕扯指甲周圍的皮膚,破壞皮膚的完整性,使皮膚更容易受到細菌和真菌的感染,同時也會導致角質層乾燥開裂,形成倒刺。

而撕倒刺更是一種危險的行爲,不僅會引起疼痛,還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出血,甚至引發感染,使倒刺問題更加嚴重。此外,修剪指甲時如果過度修剪指甲周圍的皮膚,或者使用的指甲刀不夠鋒利、清潔,也會損傷皮膚,增加倒刺的產生幾率。

三、營養因素

1.缺乏維生素

維生素對於維持皮膚的健康至關重要。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皮膚乾燥、角質層增厚,指甲周圍的皮膚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倒刺。維生素B族中的維生素B2、B6等參與皮膚的新陳代謝,缺乏這些維生素會使皮膚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現炎症和乾燥,進而產生倒刺。

維生素C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膠原蛋白是皮膚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皮膚的彈性和韌性下降,指甲周圍的皮膚容易開裂,形成倒刺。

2.缺乏微量元素

鋅、鐵等微量元素在皮膚的健康維護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鋅參與皮膚的修復和再生過程,缺乏鋅會使皮膚的修復能力下降,指甲周圍的皮膚受損後難以癒合,容易出現倒刺。

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鐵會導致貧血,使皮膚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皮膚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變得乾燥、粗糙,指甲周圍的皮膚也會因此出現倒刺。

四、皮膚本身因素

1.皮膚乾燥缺水

有些人天生皮膚比較乾燥,尤其是指甲周圍的皮膚,油脂分泌較少,容易失去水分。如果平時不注意保溼,皮膚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角質層就會變得乾燥、脆弱,容易出現開裂,形成倒刺。

2.皮膚疾病

某些皮膚疾病也可能導致手指起倒刺,比如手部溼疹、銀屑病等。手部溼疹會使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症狀,伴有瘙癢和脫屑,指甲周圍的皮膚會變得乾燥、粗糙,容易出現倒刺。

想要預防和改善手指起倒刺的問題,需要針對這些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手部皮膚的溼潤,避免頻繁接觸刺激性物質,養成良好的指甲護理習慣,合理飲食,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倒刺問題嚴重或伴有感染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