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饅頭VS喫米飯,到底誰纔是“發胖元兇”?

來源: 更新:

碳水愛好者們集合!早餐的白麪饅頭、午餐的香軟米飯,作爲餐桌上的“常客”,饅頭和米飯是無數人的主食心頭好。但網上關於“喫饅頭容易胖”“米飯纔是熱量炸彈”的說法層出不窮,搞得大家喫個主食都戰戰兢兢。今天就來深度剖析,喫饅頭和喫米飯,到底哪個更容易胖?看完這篇,讓你告別糾結,安心乾飯!

一、熱量大比拼:數值相近,差異微小

從基礎數據來看,每100克饅頭的熱量約爲252大卡,而每100克米飯(精製大米制作)的熱量約爲116大卡,饅頭的熱量幾乎是米飯的兩倍。但這樣直接對比並不公平,因爲饅頭經過發酵,質地蓬鬆,含水量相對較低;米飯則在蒸煮過程中吸收大量水分,重量增加。正常情況下,一頓飯喫1個100克的饅頭,而米飯可能會喫200-300克。換算下來,喫同等飽腹感的饅頭和米飯,攝入的熱量其實相差不大。​

所以,單純從熱量角度判斷誰更容易胖並不準確,關鍵在於你一頓飯喫了多少。如果喫饅頭時狼吞虎嚥,一次喫下好幾個,攝入的熱量自然會超標;而米飯喫得過量,同樣會導致熱量堆積,引發肥胖。​

二、營養成分PK:各有優勢,互補搭配更健康

饅頭由麪粉製作而成,麪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每100克饅頭約含7克蛋白質,其中的麥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能爲人體提供多種必需氨基酸。此外,饅頭還含有少量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B1、鐵、鎂等。但精製麪粉在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大量膳食纖維和營養成分,長期只喫精製麪粉製作的饅頭,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米飯的營養也不容小覷。大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同時,大米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維生素B族和礦物質,如鉀、磷等。相較於饅頭,大米中的膳食纖維含量略高,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不過,和精製麪粉類似,精製大米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流失部分營養,選擇糙米等全穀物大米,能獲取更豐富的營養。​

總體來說,饅頭和米飯的營養各有側重,搭配食用能讓營養攝入更全面。比如早餐喫饅頭搭配豆漿補充蛋白質,午餐喫米飯搭配蔬菜和肉類,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三、升糖指數影響:血糖波動與肥胖息息相關

升糖指數(GI)也是判斷食物是否容易讓人發胖的重要因素。高GI食物進入人體後消化吸收快,會導致血糖迅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促使血糖轉化爲脂肪儲存起來;低GI食物消化吸收相對緩慢,血糖上升較爲平穩,有利於控制體重。​

饅頭的GI值約爲88,屬於高GI食物;米飯的GI值約爲83(精製大米),同樣屬於高GI食物。但不同品種的大米和麪粉製作方式不同,GI值也會有所差異。例如,糙米飯的GI值約爲56,遠低於精製白米飯;用全麥麪粉製作的饅頭,GI值也會比精製麪粉饅頭低。​

如果本身血糖較高,或者想要控制體重,選擇低GI的主食更合適。可以將白米飯換成糙米飯、燕麥飯,把普通饅頭換成全麥饅頭、蕎麥饅頭,減少血糖波動,降低肥胖風險。​

四、食用量與烹飪方式:決定胖瘦的關鍵變量

除了食物本身的特性,食用量和烹飪方式對是否發胖也起着決定性作用。即使是熱量相對較低的米飯,如果每餐都喫得過多,攝入的總熱量超過身體消耗,依然會導致脂肪堆積。同樣,饅頭搭配大魚大肉、高油高鹽的菜餚,也會讓熱量直線上升。​

烹飪方式方面,油炸饅頭片、醬油炒飯等高油高鹽的做法,會大大增加食物的熱量。而蒸饅頭、煮米飯的烹飪方式相對健康,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減少額外熱量攝入。所以,想要控制體重,不僅要關注喫饅頭還是米飯,更要注意控制食量,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

五、個人體質差異: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一樣。有些人腸胃功能較好,喫饅頭和米飯後能快速消化吸收,轉化爲能量消耗掉,不易發胖;而有些人代謝較慢,喫同樣多的主食,就容易出現熱量堆積。此外,運動量也會影響體重變化。經常運動的人,身體消耗的能量多,即使喫一些主食也不用擔心發胖;而久坐不動的人,攝入過多主食就更容易長胖。​

所以,到底喫饅頭還是米飯更容易胖,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運動量和飲食習慣,合理選擇主食,控制攝入量,並搭配適量的蔬菜、蛋白質食物,保持營養均衡。

饅頭和米飯都不是“發胖元兇”,真正決定胖瘦的是整體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與其糾結喫哪個更容易胖,不如從現在開始,合理搭配飲食,規律運動,喫出健康,保持好身材!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