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別慌!這幾招讓你在家輕鬆“撲滅”體溫“小火苗”

來源: 更新:

發燒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預警信號,當體溫升高帶來渾身痠痛、頭暈乏力等不適時,掌握簡單有效的退燒方法尤爲重要。不用依賴複雜的醫療手段,通過居家就能操作的方式,也能幫助身體快速降溫。接下來,就從多個方面爲你介紹適合大人的簡單退燒方法。

一、物理降溫:快速帶走體表熱量

物理降溫是最直接且便捷的退燒方式,能有效降低體表溫度。最常用的就是溼毛巾敷額頭,用溫水浸溼毛巾後擰至半乾,輕輕敷在額頭,每15-20分鐘更換一次,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緩解頭部的灼熱感。也可以用溫水擦拭身體,準備32-34℃的溫水,浸溼毛巾後擦拭頸部、腋窩、肘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水分蒸發會帶走身體的熱量,從而起到降溫效果。

如果體溫超過38.5℃,還可以使用退熱貼。退熱貼中含有的凝膠成分,能通過水汽化吸熱,達到局部降溫的目的,直接貼在額頭或太陽穴處,使用方便且效果明顯。另外,適當減少衣物和被褥也有助於散熱,避免因捂汗導致熱量無法散發,反而使體溫進一步升高,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加重病情。

二、飲水與飲食調節:補充水分助力退燒

發燒時身體會通過出汗散熱,導致水分大量流失,及時補充水分至關重要。多喝溫開水,不僅能補充流失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喝一小口,保證身體水分充足,每天飲水量最好在1500-2000毫升左右。也可以適量飲用淡鹽水,補充因出汗丟失的電解質,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在飲食方面,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發燒時腸胃功能減弱,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可以熬煮米粥,米中的澱粉在熬煮過程中分解爲糊精,容易被消化吸收,還能爲身體提供能量;也可以準備蔬菜湯,將白菜、胡蘿蔔、菠菜等蔬菜切碎煮湯,既能補充維生素,又能補充水分。避免食用肉類、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待體溫恢復正常後,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三、合理休息:讓身體專注恢復

休息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重要方式,發燒時更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儘量減少活動量,找一個安靜、舒適、溫度適宜的房間臥牀休息,讓身體將更多能量用於對抗疾病。良好的休息環境有助於放鬆身心,促進睡眠質量的提升。同時,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讓身體的生物鐘正常運轉,也有利於身體恢復。睡眠過程中,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更加活躍,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發燒症狀。

四、巧用天然食材輔助退燒

生活中有一些天然食材也具有輔助退燒的作用。比如生薑,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將生薑切片後煮水,加入適量紅糖飲用,能幫助身體發汗,達到退燒的目的,尤其適合因受涼引起的發燒。還有綠豆,性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將綠豆煮爛後飲用綠豆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發熱症狀。此外,馬蹄富含水分和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清熱生津的效果,洗淨後直接食用或榨汁飲用,都對退燒有幫助。

五、穴位按摩:刺激經絡調節體溫

穴位按摩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身體經絡氣血運行,達到輔助退燒的效果。大椎穴位於頸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用食指和中指併攏,在大椎穴上進行旋轉按摩,每次按摩3-5分鐘,力度以稍有酸脹感爲宜,能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還有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按摩此穴位能疏風清熱,用拇指指腹按壓曲池穴,每次1-2分鐘,兩側交替進行。合谷穴同樣具有退燒功效,位於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按摩時用拇指和食指相對用力按壓,每次2-3分鐘。

大人發燒時,通過物理降溫、合理飲水飲食、保證充足休息、利用天然食材以及穴位按摩等簡單方法,能有效緩解發熱症狀。這些方法操作方便,無需複雜工具和專業知識。但如果發燒持續不退、體溫過高或伴有嚴重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接受專業治療。將這些簡單退燒方法與專業醫療手段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守護身體健康。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