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佳絕經是什麼時候?絕經越晚,越容易長壽?很多人想錯了

來源: 更新:

前兩天,家裏鄰居王阿姨在樓下跟大家閒聊,說自己都56歲了還沒完全絕經,還挺自豪地說:“聽說絕經越晚越好,人也活得久!”旁邊幾個阿姨紛紛點頭,覺得這是一種“福氣”,還有人拿自家親戚舉例,說誰誰誰60多才絕經,現在都八十多了還健在,硬朗得很。

其實,關於“絕經早晚”和壽命長短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想當然了。真要說起來,這裏面的門道比大家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絕經到底啥時候算“剛剛好”?正常來說,中國女性絕經的平均年齡在49~52歲之間,大部分人在這個區間內陸續進入更年期,然後慢慢絕經。身體的雌激素水平也會逐漸下降,慢慢適應“告別月經”的狀態。有人覺得絕經越晚,雌激素“護體”就越久,心臟、大腦、骨頭都更健康。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絕經過晚,真的長壽嗎?其實,絕經時間太早或太晚,都不是啥好事。絕經偏早,身體內的雌激素突然下降,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抑鬱等風險會上升。那絕經晚點,是不是就等於“賺到了壽命”呢?

答案是:並沒有那麼簡單。絕經過晚的人,體內雌激素暴露的時間確實更長,有些疾病風險會降低,比如骨質疏鬆發病率可能稍低,血管老化也慢一點。但別忘了,雌激素可不只幹好事。絕經過晚,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雌激素相關腫瘤的概率,也會隨之升高。有人還會出現子宮肌瘤反覆、月經紊亂甚至持續出血,反而增加了健康隱患。


有些人因爲絕經晚,長期困擾於“大姨媽”反覆、各種婦科疾病不斷,年年跑醫院,生活質量一點都不高。有研究顯示,絕經過晚和“活得更長”沒有直接的必然聯繫。人能不能長壽,受遺傳、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等多方面影響,光靠一個“絕經時間”來判斷,其實很片面。


爲什麼大家會誤會?其實,這個“絕經晚=長壽”的說法,和小時候那種“看壽命要看手相”的想法差不多,都有點迷信成分。主要是以前醫療條件有限,絕經早的女性可能身體基礎就差一點,老一輩纔會覺得絕經晚的人更健康。

但現在,大家營養好了,醫療水平也高了,絕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都不是決定壽命的唯一因素。更別說,有些女性因爲疾病或者手術,人爲切除了卵巢,也會提前絕經,但她們如果管理好健康,照樣能長壽。


絕經早了、晚了,應該怎麼辦?如果發現自己絕經早了,比如還不到45歲,月經就停了,建議早點去醫院查查,有沒有卵巢早衰或者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別光想着“反正省事了”。

絕經過晚,也別沾沾自喜,反而要多注意乳腺、子宮的檢查。尤其是到了55歲還不絕經的,建議去醫院查一下,有沒有內分泌紊亂、子宮肌瘤或者內膜增厚等情況,必要時該處理還得處理,別硬拖着不去醫院。

真正和長壽有關的是什麼?其實,決定人能不能活得久,和絕經時間比起來,還是生活習慣、慢性病管理、心態這些因素更靠譜。規律作息、清淡飲食、保持鍛鍊、按時體檢,比啥都重要。


絕經是每個女性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不用糾結時間早晚。身體有變化及時關注,做好常規婦科檢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別被“絕經晚等於長壽”這樣的說法迷惑。人生幾十年,過得舒心比啥都重要。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