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血脂“催化劑”?醫生建議:若想血脂正常,3種水果少喫
最近荔枝盛產,陳先生家裏的幾顆果樹都結滿了果,也是實現喫荔枝自由,平時沒事就坐在院子裏喫荔枝,加上他自己平時也要控血脂,要多喫果蔬,乾脆就把荔枝當零食了。
可是連續喫了1個多月來,他就總感覺頭暈腦脹,不是手沒力,就是四肢痠麻,後來一複查甘油三酯高達9.8,已經達到一個非常危險的臨界點,醫生也要求住院觀察。
對此,陳先生也很奇怪,明明自己都沒怎麼喫肉和其它油膩食物,平時喫的也很清淡,怎麼還會甘油三酯飆升呢?
經過一番問診,醫生才道出真相:不要小瞧水果,有些水果不能天天喫,血脂不高才怪!

一、血脂一直降不下來會怎樣?
別以爲血脂高不是什麼大問題,《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公示的成人血脂異常發病率達35.6%,也就是3個成年人中可能就有一個血脂異常患者。然而,35歲以上成人實際知曉率卻不足20%。
長期血脂偏高的人,“壞膽固醇”水平也會越來越高,並不斷在血管上沉積,還可能形成斑塊,一旦斑塊脫落形成血栓,還可能帶來多種疾病風險。
首先是心腦血管,當血栓形成後,動脈血管不斷硬化,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也會不斷髮生,影響心臟、大腦及神經的正常功能,誘發頭暈頭痛、甚至心梗、腦卒中等風險。

其次血脂一直降不下來,還會影響腎臟供血,要知道腎臟代謝工作大都需要大量血液循環參與,一旦腎動脈出現血栓,腎小球供血不足,也會影響腎臟各項功能,甚至引發嚴重的腎病。
此外,血脂高還會增加高血糖風險,因爲血液粘稠度上升後,血糖水平也會受影響,特別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糖尿病併發症。

二、身體出現4個表現,警惕是血脂高了!
雖然血脂高不會像其它疾病有特別症狀,但其實也不是無跡可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薛亞軍醫師介紹高血脂在發展到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前,其實也會表現出一些不太明顯的信號,如果你也有以下4個異常,要警惕可能的高血脂問題。
1、睡覺時腿抽筋
血脂升高後,血液粘稠度也會隨之升高,而晚上休息時間,也是血液循環速度放緩的時段,進而加劇局部缺血缺氧問題,尤其是腿部區域,大量的脂質沉積,會引起小腿周圍神經興奮。
典型表現就是在睡眠中,會感受明顯的小腿肌肉痙攣,而且持續時間從數秒至數分鐘不等,有時候還可能伴隨有肌肉痠痛感。

2、傷口難癒合
血脂高引起的血液循環速度降低,還會影響免疫細胞運輸,一旦受傷,局部炎症得不到及時反應,加上體內高糖、高脂環境也給細菌繁殖提供良好發育機會,不利於傷口癒合。
典型表現就是身體出現的小傷口癒合時間變長,一般5~7天可以癒合的傷口,往往血脂高的人可能需要2周以上;而且傷口更容易被細菌感染,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還可能因此誘發糖尿病足。

3、眼部異常
血脂高的人往往引發一些眼部異常信號,比如眼瞼皮膚容易出現雙側對稱的黃色瘤,觸感柔軟、略凸出於皮膚表面,呈淡黃色的小斑塊。
另外還有些人會因爲眼角膜邊緣出現血脂沉積物,導致黑眼球(角膜)的邊緣,出現環狀混濁帶,呈現灰白色或灰藍色的,界限清晰的“角膜老年環”。由於不影響正常視力,不痛不癢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4、晨起胸悶不適
高血脂的人還經常會在晨起時,血液粘稠度過高,狹窄硬化的冠狀動脈無法完成足夠血液供應,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人體會出現明顯的胸悶不適症狀,有的還會表現爲心慌心悸、呼吸短促等情況,長期血脂過高,還會加血管粥樣硬化,隨着血管彈性下降,通道堵塞加劇,也會給心臟供血造成巨大負擔。

三、荔枝大量上市,是血脂“加速劑”?
如今正值荔枝時節,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荔枝的身影,雖然荔枝好喫,但醫生提醒,荔枝喫太多也可能催化血脂異常,那荔枝還能喫嗎?
荔枝甜度高,也是典型的“高糖水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攝入過多會增加糖代謝負擔,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同時刺激肝臟合成內源性脂肪,引起甘油三酯水平異常上升,所以荔枝喫太多也不利於血脂控制,建議日常適量攝入。

除了荔枝,其實還有不少水果也會引起血脂異常,尤其是以下3種水果,都是“升脂大戶”,儘量少喫。
1、牛油果
牛油果雖然營養豐富,但也含有大量脂類物質,大量攝入還是會增加脂肪含量,尤其是體重控制不好,又不喜歡運動,血液本身粘稠度就比較高的人,脂肪消耗代謝速率不高,大量喫牛油果只會影響血脂水平。

2、榴蓮
榴蓮軟糯甜香,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要注意的是,榴蓮也含有大量糖類物質,攝入過多除了容易上火,還可能增加肥胖風險,引起血糖水平異常,進而催化血脂異常。
3、芒果
芒果也是高糖水果,由於裏面含有的糖分過高,人體攝入後也會增加糖代謝負擔,進而轉化成脂肪,影響血脂水平。

所以水果雖不油膩,但糖分高的水果喫多了除了不利於血糖管理,也容易增加血脂負擔,所以上述水果也不宜多喫,日常適量攝入才更有利於血管健康哦。
參考資料:
[1]《人到中年血脂高!醫生:血脂高的5個信號,有些人沒當回事,血管就堵了!》.健康時報.2024.08.16.
[2]《經常腿麻、抽筋,可能是「血脂」高了》.生命時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