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延壽有個「前提」,這樣鍛鍊獲益最大

有人說,缺乏運動的人,體內的生態系統就像一潭死水,各項生理功能都在加速衰退。相反,堅持運動則是延壽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最近《歐洲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爲“運動延壽”添了一個重要前提:適度。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如何運動才能最大限度獲益。
適度運動,才能延壽
在此次研究中,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追蹤了2萬多對雙胞胎,從他們的青年時代到生命終章,詳細記錄了其運動習慣、生物年齡及死亡情況。

研究發現,運動確實與生理衰老的減緩和死亡風險的降低有關,但它並非“越多越好”,研究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U形曲線”:
- 完全不運動的人,身體老化速度最快;
- 超過適度的運動量並沒有額外獲益,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身體老化也在加速。
相比之下,適度、持續的運動能夠顯著減緩生物年齡的增長速度,展現出最佳的健康狀態。
具體來說,研究顯示,相較於久坐不動的人羣,適度運動的人羣死亡率降低了約7%。
至於背後的原因,研究團隊分析,適度運動可通過改善心肺功能、免疫功能、代謝功能等維護細胞健康,進而延緩生物衰老;而運動過量時,身體面臨過度疲勞和慢性炎症,反而加速組織損傷和老化。
多少運動量纔算“適度”?
那麼,適度運動的“適度”該如何界定呢?此次新研究並未給出一個嚴格的界限。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適度運動大致指:每週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配合適量力量訓練。

我國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全民健身指南》針對不同人羣,給出了更加明確的運動量界定。沒有運動基礎、有一定運動基礎和長期運動的人,每週的運動量應有所不同,需逐步增加強度和運動總量。
沒有運動基礎的人
《全民健身指南》提出,初期進行體育活動,時間週期大約爲8周。
- 運動方式: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球類運動等。
- 運動強度:55%最大心率,逐漸增加到60%。最大心率是指人體運動過程中所能達到的最快心跳頻率,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齡(歲)。
- 持續時間:每次10~20分鐘,逐漸增加到30~40分鐘。
- 運動頻度:3天/周,逐漸增加到5天/周。
初期體育健身活動,一週方案舉例↓↓

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
從事8周運動後,可進入中期體育健身活動階段,此階段也是8周左右,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時間逐漸增加到每週150分鐘或以上。
- 運動方式:保持初期的運動方式,可適當增加力量練習。
- 運動強度:有氧運動的強度逐漸增加到70%~80%最大心率;力量練習採用20RM(負荷強度)以上負荷,重複6~8次。
- 持續時間:每次運動30~50分鐘。
- 運動頻度:3~5天/周。
中期體育健身活動,一週方案舉例↓↓

有長期運動習慣的人
當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後,應建立長期穩定的運動方案,至少應包括每週積累20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150分鐘的大強度運動;每週進行2~3次力量練習,不少於5次的牽拉練習。
長期體育健身活動,一週方案舉例↓↓

總的來說,運動延壽的關鍵在於堅持規律、適度的鍛鍊,而非一味追求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
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來說,“適度運動”的範圍大致爲:
- 下限,每週積累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應逐漸增加運動量;
- 上限,每週積累20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150分鐘的大強度運動;每週進行2~3次力量練習,不少於5次的牽拉練習。這個運動量足以帶來健康獲益。
根據需求“靶向鍛鍊”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苟波指出,無論做哪一種運動,只要適量都能促進整體健康。
常見運動方式與健身效果↓↓

苟波表示,若進一步細分,不同運動項目各有“特長”,不妨按需進行“靶向鍛鍊”。
No.1
水中防癌術:游泳
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團隊進行的一項小鼠實驗發現,游泳可增加多巴胺分泌,抑制腫瘤生長及轉移,比其他運動更有助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
而且相較於陸地運動,水產生的阻力會使機體消耗更多能量,由於水的浮力,游泳對膝關節更友好。
No.2
降脂護血管:揮拍
《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揮拍類運動,力壓跑步和走路,成爲降低死亡風險、預防心血管病的最佳運動,可有效改善血脂。

No.3
降血糖“良藥”:快走
鍛鍊腓腸肌(小腿後側的肌肉)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糖代謝。《英國運動醫學雜誌》曾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使是輕快的步行(5~6.5 千米/小時),也可降低24%的2型糖尿病風險;如果速度超過6.5千米/小時,風險可降低39%。
No.4
大腦回血泵:深蹲
大腦是個“用血大戶”,美國《應用生理學雜誌》刊發的研究表明,深蹲等間歇性運動可能有助抵消久坐對大腦的負面影響。
深蹲鍛鍊時,動作要正確,注意膝關節全程不要內扣(膝與第二腳趾朝向一致),以免損傷關節。
No.5
降壓擴血管:太極拳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機構研究發現,相比爬樓梯、慢跑、快走等運動,每週4次、每次1小時且持續12個月的太極拳有更明顯的降壓效果。
太極拳是一項中國傳統健身運動,全身肌肉在有節奏的收縮、舒張中會產生擴張血管的物質,微血管數量也可增加數倍,均有助降壓。
總之,運動的好處不容置疑,但需注意“適度”,不盲目追求運動量和強度,這樣才能使健康獲益遠大於損傷,最大限度積攢“長壽優勢”。▲
本期編輯:鄭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