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的正確打開方式!時間沒選對等於白喝?

來源: 更新:

中藥作爲傳統醫學的瑰寶,其療效的發揮不僅與藥材時間也起着重要作用。喝中藥的時間選對了,能讓藥效更好地發揮,反之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接下來,我們就從多個維度來探討正確喝中藥的時間。

一、根據中藥特性選擇服藥時間

(一)補益類中藥

補益類中藥的作用是滋養身體、補充氣血和調理臟腑功能,像人蔘、黃芪、當歸等藥材配伍而成的方劑。這類中藥適合在飯前服用,因爲空腹狀態下,胃內沒有食物干擾,藥物能夠直接與胃腸黏膜接觸,迅速被吸收,從而更好地發揮滋補功效。飯前服用補益類中藥,能讓身體充分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使藥力直達病所,對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羣來說,更有助於改善體質。

(二)瀉下、驅蟲類中藥

瀉下類中藥主要用於治療便祕、體內積滯等問題,驅蟲類中藥則是爲了驅除腸道寄生蟲。這兩類中藥適宜空腹服用,即清晨起牀後或臨睡前。空腹時,腸道內食物較少,藥物能夠迅速發揮作用,增強瀉下或驅蟲的效果。清晨空腹服用,可藉助人體的陽氣推動藥力,促使腸道盡快蠕動排便、排出寄生蟲;臨睡前服用,能讓藥物在夜間腸道活動相對緩慢時,充分作用於病竈,達到最佳治療目的。

(三)發散風寒、風熱類中藥

發散風寒、風熱類中藥用於治療感冒等外感病症,目的是通過發汗來驅散體表的邪氣。這類中藥一般建議在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用。飯後服用可以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同時藉助進食後人體氣血運行相對旺盛的狀態,助力藥物發揮解表發汗的作用。而且,飯後服用能使藥物更好地隨血液循環到達體表,從而更有效地驅除風寒風熱之邪,緩解感冒症狀。

二、根據病症類型選擇服藥時間

(一)胃腸道疾病用藥

針對胃腸道疾病的中藥,如調理脾胃虛弱、治療胃炎胃潰瘍的方劑,服藥時間需要特別講究。飯前服用這類中藥,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胃腸黏膜,迅速發揮保護和修復作用,對於脾胃功能較弱、消化能力差的患者,飯前服藥能更好地改善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但如果藥物對胃腸刺激較大,則應在飯後服用,以免加重胃腸不適。飯後服藥可利用食物在胃內形成的保護層,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同時保證藥物在胃腸道內逐漸釋放,持續發揮治療作用。

(二)安神類中藥

安神類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爲了讓藥物在夜間發揮最佳的安神助眠效果,通常在睡前半小時左右服用。此時服用,藥物能夠在入睡時逐漸發揮作用,調節神經系統,平復情緒,幫助患者更快進入睡眠狀態,提高睡眠質量。而且,睡前服用安神類中藥,避免了白天其他活動對藥效的干擾,使藥物專注於改善睡眠。

(三)慢性病治療用藥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療中藥,服藥時間需保持規律,一般建議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這樣可以使藥物在體內保持相對穩定的血藥濃度,持續發揮調節血壓、血糖等作用,更好地控制病情。例如,治療高血壓的中藥,若在早上固定時間服用,能更好地應對人體血壓在清晨的波動,維持血壓穩定;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按時服用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減少血糖的波動幅度。

三、其他影響服藥時間的因素

(一)藥物的刺激性

有些中藥含有刺激性成分,服用後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如噁心、嘔吐等症狀。這類中藥應在飯後服用,利用食物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飯後胃內有食物,藥物與食物混合後,可降低藥物的濃度,減少對胃腸黏膜的直接刺激,讓患者更容易接受藥物治療。

(二)人體生理節律

人體的生理節律在一天中有所變化,不同時間人體的臟腑功能、氣血運行狀態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晨是陽氣升發之時,此時服用一些助陽、補氣的中藥,更能順應人體陽氣的升發趨勢,增強藥效;而夜間人體陰氣較盛,適合服用滋陰養血類中藥,以調和陰陽平衡。根據人體生理節律選擇服藥時間,能更好地使藥物與人體的生理狀態相契合,提高治療效果。

正確的喝中藥時間需要綜合考慮中藥特性、病症類型、藥物刺激性以及人體生理節律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合理選擇服藥時間,才能讓中藥發揮出最佳療效,達到治療疾病、調理身體的目的。在服用中藥前,最好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合適的服藥時間,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