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情緒 樂享“銀齡健康”丨全國老年健康宣傳週

夏季,晝夜節律的微妙變化與持續高溫,都可能引發老年人情緒波動、睡眠淺短等狀況。今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週的活動主題爲“銀齡健康,從心啓航”,我們針對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困擾進行解答。
問
夏季,老年人爲什麼經常睡不好,還總不高興?
答
很多人談到情緒時,只關注“高不高興”,其實情緒包括主觀感受、軀體狀態和睡眠三個層面。
夏季高溫限制了戶外活動,很多老年人因爲白天無法活動,便在家打盹,導致夜裏難以入睡。這種晝夜節律的紊亂可使老年人出現情緒問題,家屬應多關注其情緒變化。
調節睡眠的核心,一是“動起來”,二是“規律化”。夏季天氣炎熱,很多老年人身體活動減少,會降低大腦“想要休息”的需求,從而導致晚上不困、睡不着。因此,適量運動很重要,比如傍晚散步、在室內適度活動、和家人交談等都是保持身心活力的好方式。
同時,保持作息規律也很重要。白天,老年人不要因爲無聊就長時間躺在牀上,尤其應避免邊看電視邊打盹。白天打盹過多,會影響夜間的正常睡眠。另外,老年人應順應節氣,別一味追求“每晚睡滿幾小時”,夏季的夜晚較短,睡眠時間稍有縮短是正常的,關鍵是睡得安穩、醒後精神好。
問
飲食與心理健康是否有關,老年人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節情緒?
答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飲食關係身體健康,對情緒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年人的飲食要做到知時知量、全面均衡、順其自然。
知時是指順應季節,比如在夏天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知量指的是飲食不過量,不少子女會給父母買補品、營養品,但“補過了頭”也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全面均衡非常關鍵,很多老年人營養攝入單一,容易導致微量元素缺乏,這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穩定,誘發情緒波動。而順其自然強調的是心態,有的老年人過於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今天怕高糖,明天怕膽固醇,進而引發飲食焦慮。我們的身體有自我調節能力,老年人應在科學飲食的前提下,放鬆心情、避免焦慮。
問
如何判斷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擾?
答
很多老年人不習慣主動表達情緒,尤其上一代人經歷了艱苦年代,更傾向於“默默忍受”。家屬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識別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擾。
興趣 如果老年人以前喜歡下棋、養花,現在突然不想做任何事,這說明其可能存在心理困擾。
樂趣 即使是做以前感興趣的事,也沒有愉悅感,覺得生活沒有樂趣,這也被稱爲樂趣喪失。
精力和體力 當情緒出問題時,老年人會出現精力不足、疲乏等情況,去醫院就診也不會發現明顯異常。
軀體不適 家屬應觀察老年人是否存在無明顯原因的身體不適,比如頭疼、胃脹、胸悶等,這可能是情緒的軀體化表現。
睡眠問題 長期失眠、易醒、入睡困難等,都可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這些變化常常是情緒問題的外在表現。家屬一旦察覺到異常,就應與老年人主動溝通,並耐心傾聽其想法,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問
當老年人經歷親友離世或重大疾病打擊時,該如何幫助其調整情緒呢?
答
人生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失去”的問題,對老年人尤爲明顯。親友離世、身體衰老、角色轉變,確實容易引發悲傷、孤獨和無力感。老年人可以嘗試從以下兩方面應對該問題。
接納自己 認識到“失去”是種“生命規律”,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老年階段的價值並不在於繼續追求成就,而在於沉澱經驗、享受安穩。如果老年人仍用年輕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比如“我以前走10千米都沒事,現在走5千米就累”,那麼挫敗感就會不斷疊加。我們要鼓勵老年人用包容的視角看待自己,承認生活主題的變化。
關注當下 老年人可以更多關注當下的生活。我們可以鼓勵老年人每天制訂計劃,如修剪花草、去超市採買、約鄰居下棋等。這樣的小目標既不會給老年人造成壓力,也能給其帶來掌控感和滿足感,是調節情緒的好方式。

問
針對不同性格的老年人,在幫助他們進行情緒疏導與心理調適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答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外向型老年人可以通過社交、傾訴、跳廣場舞、旅行等方式釋放壓力。內向型老年人不喜歡熱鬧,可以通過寫作、繪畫、做手工、聽音樂等方式來調節心情。
目前,很多老年人會拍攝自己的日常生活視頻,這也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哪怕不與人交流,自己寫點文案、拍些視頻,都是情緒的出口。我們要幫助老年人找到舒服的表達方式,而非強迫其改變性格。
問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社交媒體,這種“觸網”行爲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利嗎?
答
積極“觸網”說明老年人願意嘗試新鮮事物,也說明其大腦仍處於活躍狀態,可以學會這些新技能。而且,老年人退休後社交活動有所減少,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幫助其拓展社交圈,更好地表達自我。
當然,部分老年人在面對繁雜的網絡信息時,會出現成癮的問題。因此,家屬應限定老年人每天上網的時間,以免其被“網”困住。
問
記憶力衰退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記憶力衰退與阿爾茨海默病有何關係,如何區分正常的老化與病態的認知衰退呢?
答
記憶力衰退並不等同於阿爾茨海默病,大家不必過度擔心。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所有的生理機能都會逐步衰退,這是自然規律,無法避免。記憶力也是如此,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老年人可以通過記憶訓練等方式,有意識地鍛鍊大腦,以增強記憶力。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疾病,與正常的記憶力減退相比,它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程度更加嚴重。比如說,爐子上燒着水卻忘記關火、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等,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二是進展速度較快。正常的生理性記憶減退是逐漸發生的,發展較慢。而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明顯更迅速。三是通過檢查可以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結構存在異常。
問
許多子女因工作繁忙、居住地遠,無法長期陪伴老人,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裏,子女該怎麼做呢?
答
雖然子女不可能每天都陪在父母身邊,但在陪伴父母的時候,應暫時將其他事情放下,好好陪父母聊聊天,聽他們講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有時,陪伴質量比陪伴時長更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照顧老年人與照顧小孩是不同的。兒童尚在成長階段,許多事情需要代勞;而老年人各方面能力仍在,照料他們時要注意給予尊重,不能將其“孩子化”。可以給老年人適當安排一些家庭任務,讓他們在被照顧的同時,仍能體驗到自身價值。
另外,老年人可以通過發展興趣愛好、養寵物、建立同齡朋友圈等方式,重建社交生活。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牀心理中心主任 黃薛冰
策劃:鄭穎璠 王寧
編輯:尤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