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最後的衛士披露:薩達姆藏身的洞口用髒鳥籠僞裝遮掩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3年12月13日,美軍在伊拉克提克里特某個爛泥農舍旁的地窖裏,揪出了逃亡8個月的前總統薩達姆。

令人震驚的是——洞口居然用一堆裝雞鴨鴿子的髒鳥籠子遮着!

誰想過,那個“行宮39座、海鮮空運、專人試毒”的獨裁者,最後窩在一個比狗窩大不了多少的地洞裏。

喫罐頭、躲轟炸,靠老熟人納米奇挖洞藏人。

2012年這個“最後的衛士”站出來說:我爲他挖了那個洞。

跌宕起伏的一生

薩達姆·侯賽因·提克里提,1937年出生於伊拉克北部城市提克里特的一個貧困家庭,是個典型的遺腹子。

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即離世,母親再嫁,繼父對他冷漠而嚴厲,甚至常常以憎惡的眼神對待他。

1956年,年僅19歲的薩達姆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簡稱“復興黨”),這是他邁入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此後經過幾輪政治變更。

1968年,薩達姆協助遠親貝克爾發動政變,復興黨再次掌權。

他被任命爲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並逐步掌控黨政大權。

1979年,貝克爾辭職,薩達姆順勢成爲伊拉克總統、總理、武裝部隊總司令,全面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他一上臺便發動“大清洗”,處決幾十名黨內異己,確立了鐵腕統治。

自此,伊拉克進入薩達姆時代。

薩達姆執政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經濟與社會改革:

將石油資源國有化,大幅提升國家財政收入;

開展大規模掃盲與義務教育運動;

實行醫療免費制度;

積極擴軍,打造強大軍隊與共和國衛隊。

伊拉克一度成爲中東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被視爲“阿拉伯社會主義”代表。

然而,隨着薩達姆陸續發動兩伊戰爭,對庫爾德與什葉派使用化學武器,入侵鄰國科威特,掀起海灣戰爭,侵染美國利益。

美國聯合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薩達姆被迫撤軍,但在國內依舊維持統治。

2003年,美國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由,聯合英國發動伊拉克戰爭。

美軍迅速佔領巴格達,薩達姆政權垮臺。

但他本人神祕失蹤,開始長達8個月逃亡。

期間他化妝、蓄鬚、不斷換藏身地,最終在提克里特老家被捕。

那一刻,昔日總統窩在地洞中,洞口還擺着髒鳥籠以作僞裝,形象之落魄震驚世界。

2006年,伊拉克特別法庭以“反人類罪”判處薩達姆死刑。

他在庭上堅持自辯,高呼口號,拒不認罪。

2006年12月30日,他在伊斯蘭教宰牲節當天被執行絞刑,終年69歲。

部族文化裏的忠義情結

2003年12月13日,當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在家鄉提克里特郊外的一個地洞中被美軍抓獲時。

全世界聚焦的,不只是那位曾經翻雲覆雨的中東強人,還有那個給他挖洞、藏人、傳話、送飯的“最後衛士”——阿拉·納米奇。

這個低調而沉默的伊拉克老農,曾長達8個月爲薩達姆提供避難場所,用椰棗樹下的地窖、髒鳥籠的僞裝,欺騙了全球最強軍事情報系統。

他沒有武器,卻成了這場戰爭裏最“固執”的忠誠者。

阿拉·納米奇出生於伊拉克提克里特地區的一個傳統阿拉伯部族家庭,與薩達姆·侯賽因結識可以追溯到1959年。

雖然他並非軍政要員,但憑着與薩達姆多年的交往和“部族情誼”,在對方落難之際,他義無反顧站了出來。

在伊拉克許多部落地區,部族忠誠和伊斯蘭傳統高於一切。

納米奇2012年在接受採訪時曾說:

“當一個人向你尋求幫助時,無論他是誰,根據我們部族傳統和伊斯蘭教義,你就該伸出援手。”

他知道幫助薩達姆的後果可能是監禁、酷刑、甚至死亡,但他仍然答應了。

2003年4月9日,巴格達陷落,薩達姆失蹤。

很快,他祕密來到了納米奇的家中,請求庇護。

納米奇沒多問,帶着薩達姆來到了自家種植椰棗的田地邊,在一棵大樹下,動手挖了一個祕密地洞。

爲了避免美軍衛星偵察和地面搜查,納米奇在洞口鋪上了一塊水泥蓋板。

再放上幾個裝着鴿子和雞的髒鳥籠子,堆上爛水果和袋子,製造出一個“動物糞便區”的混亂景象。

以此迷惑巡邏隊。

“沒人願意靠近那堆鳥籠子,味道實在太沖了。”

鳥籠之外,無人能逃命運

納米奇回憶說。

薩達姆在這洞中整整躲了幾個月,進出極其謹慎,每次換藏地都靠步行、坐摩托或小卡車。

納米奇成了他的“生活管家”:送飯、傳遞口信、藏書、安排與兒子烏代、庫賽的祕密見面,甚至協助他錄製語音講話。

在逃亡期間,薩達姆從不使用手機。

兩人靠口信交流,有時用錄音機發表公開演講。

爲了掩蓋地理位置,納米奇還特意驅車16公里到薩邁拉市錄下城市交通噪聲,混入講話中,希望“美國人聽不出他在哪兒”。

然而天不遂人願。

2003年12月,美軍根據線人告密找到藏身點,將薩達姆從地洞中揪出。

不久之後,納米奇也被逮捕,送往惡名昭著的阿布格萊布監獄,在那裏度過了6個月“地獄式”的審訊生活。

爲了逼迫他供出其他伊拉克高官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下落,美軍用狗咬他,用棒打他,還給他戴上頭罩灌冷水。

但最可怕的不是這些,是他們每天24小時播放震耳欲聾的搖滾樂。

納米奇坦言:“我可以忍受肉體的痛苦,但那種音樂讓我徹底崩潰。”

最終,在未有實質罪名的情況下,他被釋放。

回到家鄉後,納米奇幾乎失去一切——家產被沒收,鄰里敬而遠之。

2012年,他靠與兄弟合開一家餐館維持生計,而隨着時間的過去,他也因爲保護薩達姆而成了這裏的名人。

伊拉克國民警察部隊上校穆罕默穗·哈桑讚揚,納米克一家人的做法是“英雄之舉”。


參考文獻:

薩達姆的“挖洞人”首次向外界公開藏匿細節,中國日報網,2018.8.19

綜述:布什發出最後通牒 薩達姆父子拒絕流亡,新華網,2003年3月19日

薩達姆逃亡生活揭祕,人民網-京華時報,2003年12月22日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