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若開戰,巴鐵根本靠不住?中巴經濟走廊建設10年,仍一塌糊塗

來源: 更新:

2025年5月7日的那場印巴空戰,巴基斯坦憑藉中國的軍事支持,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印度這個南亞的“老大”灰頭土臉。這場勝利不僅讓巴基斯坦在國際上地風光了一把。然而,別高興太早,戰後的巴基斯坦依然危險重重,形勢比想象中還要嚴峻。


從“三分一”到“十分之一”,印度把巴基斯坦襯托得像“差生”?

1947年印巴分治時,巴基斯坦的經濟總量還佔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兩者還能勉強“掰掰腕子”。可如今,情況卻大不相同。2024年,印度的GDP高達3.7萬億美元,而巴基斯坦的GDP只有3400億美元,不足印度的十分之一。印度在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都對巴基斯坦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這種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你可能好奇,巴基斯坦怎麼就從“三分天下”變成了“十分之一”?1947年,巴基斯坦的工業基礎雖然薄弱,但紡織和農業還是有點底子的,經濟總量與印度相比還能“聊得來”。

但隨着時間推移,印度通過“綠色革命”大幅提升農業產量,製造業也實現了現代化轉型,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製藥和汽車產業上,印度簡直是“飛起來”了。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工業發展停滯不前,農業產量增長緩慢,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電力短缺問題更是成了“老大難”。

2024年,印度的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達到17%,而巴基斯坦僅爲12%,服務業和農業佔比過高,缺乏高質量的產業結構。難怪有人說,巴基斯坦在經濟上已經被印度甩出了“幾條街”。

不僅如此,經濟差距還體現在人均收入上。2024年,印度的平均人均GDP約爲2500美元,而巴基斯坦僅爲1500美元,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

同時,印度的外匯儲備高達6000億美元,足以應對國際經濟波動,而巴基斯坦的外匯儲備只有90億美元,經常面臨債務危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助”。這種經濟實力的懸殊,決定了巴基斯坦在國際舞臺上的被動地位。國際市場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足以讓巴基斯坦政府破產。

在我們眼中印度是落後的,但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印度的崛起也是一個奇蹟。如果中國經濟發展可以打99分,印度至少也有85分,印度堪稱“優等生”。但巴基斯坦呢?成績就慘不忍睹了。


中國曾想“帶飛”巴基斯坦,結果卻“飛”不動了?

其實,巴基斯坦本有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作爲中國的友好國家,中國曾試圖大力提攜過巴基斯坦。2015年,中巴經濟走廊(CPEC)開始建設,這原本是一個雙贏的工程。

對中國來說,這條走廊提供了通往印度洋的戰略出口,一旦臺海或南海地區爆發衝突,中國可以通過瓜達爾港繞過馬六甲海峽,將能源和貨物高效運送至中國內地,從而打破美國可能的海上封鎖。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中國這條工業巨龍的進入,可以極大地改善其貧窮落後的現狀。中國的投資本應提升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醫療和電力系統,帶來經濟振興。你看,周邊國家如越南已經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匪淺,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然而,10年過去了,中巴經濟走廊的現狀卻讓人大跌眼鏡。最初設想的近90個項目中,僅有38個完成,23個正在建設中,約三分之一的項目仍未啓動。中巴經濟走廊非但沒有引發承諾中的工業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反而在巴基斯坦自身效率低下、優先事項錯位和治理惡化的重壓下停滯不前。

瓜達爾曾被宣傳爲未來的“巴基斯坦的新加坡”,但到了現在,依然未能吸引大量投資或工業活動。瓜達爾機場是該國最大的機場,已經完工,但每週只運營5個航班。停電仍然是家常便飯,城市缺乏基本的服務,承諾已久的300兆瓦燃煤發電廠仍處於“畫餅”階段。

更讓人頭疼的是,土地徵用糾紛、當地人的不滿、缺乏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和持續的不安全因素,讓瓜達爾成爲任何投資者望而卻步的地方。

中巴經濟走廊的停滯,不僅讓巴基斯坦錯失了發展的機會,也給中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自2021年以來,巴基斯坦發生了14起針對中國公民的襲擊事件,造成20人死亡,超過34人受傷。這些事件大多發生在俾路支省,那裏的分裂分子覺得自己並沒有享受到中巴經濟走廊的好處,因此紛紛起來作亂。

從更深層次來講,中巴經濟走廊的停滯不前,給我國地緣也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首先,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瓜達爾及其內陸連接,中國運送能源和貨物的海上航線仍然脆弱,“馬六甲困境”長期存在。

其次,中國作爲可靠發展夥伴的聲譽會受到威脅。中巴經濟走廊被宣傳爲“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一種可以在全球南方複製的模式。如果中巴走廊沒有建好,會影響其他南方國家對中國能力的看法。

第三,中國投資者,包括國有和私營投資者,都面臨着真正的損失。本應產生回報的項目要麼停滯不前,要麼表現不佳。隨着安全威脅的增加,保護中國公民和資產的成本也在增加。這對未來的海外投資產生了寒蟬效應。

最後,北京對巴基斯坦的影響會受損。巴基斯坦是中國南亞政策的基石,如果巴基斯坦始終支棱不起來,印度對中國邊境將形成更大的壓力。中國就不得不在西南邊境投入更多軍事力量。


巴基斯坦的“三大難題”:腐敗、民族分裂和軍事壓力

忠言逆耳,筆者對巴鐵並無敵意,只是愛之深、責之切,希望這個對華友好國家能早日實現騰飛。但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卻有極多的障礙,甚至比印度還要嚴重很多。

首先,巴基斯坦非常腐敗,政壇家族化、門閥化問題嚴重。2024年的報告顯示,巴基斯坦的腐敗感知指數僅爲29分,排名全球第140位,比印度得分還低。腐敗不僅滲透到政府部門,還涉及軍方和商業領域。

政壇家族如夏巴茲·謝里夫家族、扎爾達里家族等,長期以來通過裙帶關係和權錢交易,掌控了國家資源。方權貴通過控制土地和選票,壓制了經濟發展的潛力。

其次,巴基斯坦是個多民族國家,地區發展不平衡,分裂勢力極其猖獗,其中俾路支省尤爲嚴重。巴基斯坦已經足夠貧窮,而俾路支省更是窮得出奇,很多當地居民可以用食不果腹、家徒四壁來形容。而這也是滋生俾路支解放軍的根本原因。

俾路支解放軍一旦坐大,就將對巴基斯坦其他民族地區造成嚴重的影響,巴基斯坦真有可能在內亂中四分五裂。

最後,印度對巴基斯坦有着強大的軍事壓力,巴基斯坦必須維持鉅額的軍費,使其沒法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

截至2024年,印度的軍費開支高達710億美元,約佔GDP的2.4%,而巴基斯坦的軍費僅爲100億美元,佔GDP的3.5%。儘管巴基斯坦的軍費佔比更高,但其軍事規模遠遠小於印度。印度擁有150萬現役軍人,1.2萬架坦克,3000架飛機,而巴基斯坦僅有65萬現役軍人,3000架坦克,1000架飛機。

印度的軍事壓力,讓巴基斯坦搞不好經濟;經濟搞不好,印巴軍事差距就將更大,形成難以解脫的惡性循環。


巴基斯坦的“翻身”機會在哪裏?

自助者才天助,由於不確定的風險,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已經減少了很多。中國手把手來帶,竟然沒有把巴基斯坦帶飛,實在令人扼腕。巴基斯坦把追趕印度的絕好機會給浪費掉了。

爲今之計該如何?巴基斯坦應挾戰勝印度之威,統合國民意志,進行改革,澄清一潭死水般的政治空氣;

同時巴基斯坦擊敗印度,國防態勢較之前大大好轉,應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

在民族地區,巴基斯坦理應經濟和軍事雙管齊下,要打擊俾路支解放軍,同時還要大力改善俾路支省貧窮落後的現狀,畢竟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只有把中巴經濟走廊建好了,巴基斯坦纔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遏制印度的勃勃野心。對於中國來說,瓜達爾港也能成爲備選的能源通道,能夠破滅美國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才能讓中國的貨物直出印度洋。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