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最大規模軍力建設,美國打不過中國

來源: 更新:

2025年4月,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播客節目中發出警告:“中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力建設。”他話音剛落,美媒標題就炸了:“我們可能已經打不過中國。”

過去幾十年,美國軍事高層一直靠“威懾”二字喫飯,如今連門面話都說不圓了,背後不是嘴瓢,是算賬算不過來了。

從軍艦到導彈,從軍工到製造,中國的速度和規模,讓美國人看着都直冒汗。

這回輪到美軍“跪着唱征服”

2020年9月1日,美國五角大樓發佈《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報告》第一句話:“解放軍已具備全面現代化軍隊雛形。”

緊接着三個重點板塊被點名:中國在造船、導彈、空防系統方面已經超越美國。

海軍造船數據寫得明明白白:中國海軍艦艇總數世界第一,美軍排第二。過去20年,美軍退役軍艦比例高,中國每年下水的驅逐艦、護衛艦、航母,實實在在地鋪成了全球最密集的“戰艦流水線”。

2020年,美國艦隊爲293艘,中國海軍已超350艘。這不只是數量之爭,背後是工業能力的系統級差異。

導彈方面,美方披露:中國常規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數量和部署速度全面領先,其東風系列覆蓋範圍從“臺海”延伸到關島、夏威夷。2020年,美國國會核戰略審查會議指出:“中國已有能力在第一島鏈內形成打擊壓制,在第二島鏈上建立防禦封鎖。”

空防系統也不是拼裝活。中國合成空防網絡以雷達+導彈+無人機爲核心,連北約體系都難以模擬實戰對抗。美軍在報告中不得不承認,過去將中國軍隊定義爲“龐大而落後”的做法早就失效。

2020年之前,美國仍堅信可以維持軍事技術壓制地位;2020年之後,解放軍在信息化、遠程打擊、電子戰、協同聯合作戰上的技術體系初步成型。

核能力的評估更讓美國坐立不安。《報告》寫得直白:解放軍的核武器將實現數量翻倍,核打擊手段也將全面覆蓋海陸空。五角大樓推測,五年內具備“有效威懾美國本土”的能力,十年內全面建成核力量體系。

不是戰術微調,是戰略斷層。美國原本依靠“全球威懾+核平衡”構建的地緣壓制,被中國按住地圖板塊一點點反推回去。這部分資料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詞都是美軍高層從會議室裏壓出來的冷汗。

結尾拉回那份2020年報告最後一句:“中國將在2049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句話不是計劃,是倒計時。

美軍打不過?先怪它家工廠不爭氣

2024年4月17日,德國數據公司Statista公佈全球製造業報告。中國全球製造份額31.6%,連續15年世界第一。美國份額15.9%,僅爲中國一半。數據源自聯合國統計,是硬核指標。

製造份額能說明什麼?能決定軍隊有沒有東西用。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覆蓋41個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

這意味着,任何軍事系統配套設備,中國國內都能全鏈條自產自造。從子彈、雷達、艦載火控系統,到超級計算機、軍用芯片、光電導航系統,不靠外援。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2024年在播客中承認,美國在造船、藥品製造、核心製造產業方面能力嚴重不足。

他說得很直白:“我們必須要有能力自己建造船隻。”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美國已經沒有自信維持軍工自給能力。

原因不復雜。美國製造業自2001年進入下降通道。從2001年到2024年,美國製造業從全球佔比28%跌到15.9%。和中國走出上升曲線剛好交叉。工業體系不是幻覺,它決定一個國家有多少真實的兵器產能。

再看軍工業供應鏈。2023年,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發布《軍力指數報告》:美軍已經沒有能力應對兩場地區衝突,評級爲“弱”。過去美軍的戰略是“雙線作戰”模式:可以同時在亞太和中東維持衝突級別介入。但現在,他們說自己連“打一場”都懸。

沒有製造能力,就沒有持續戰爭能力。傳統基金會報告指出:2023年美軍裝備維護成本上漲30%,艦隊艦體老化率接近極限,F-35戰鬥機維修週期拉長至平均110天。美國人終於發現,靠印鈔救不回被掏空的工業體系。

而中國的軍工企業,例如中船重工、中航工業集團,在2020-2024年間,年均增長率持續保持兩位數,配套企業鏈條同步成長。

這種模式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級項目羣”的持續支持系統。美軍靠市場,中國靠系統,結果擺在眼前。

這不是短板,是斷層。

美國想嚇唬中國?結果自己掉了牙

2025年5月7日,印度空軍與巴基斯坦軍方在克什米爾上空發生衝突。巴方擊落5架印度戰鬥機。這原本是美國“借印製中”的一枚棋子,卻成了東亞軍情翻車現場。

美方原計劃藉此事聯動東盟製造局勢緊張。但就在48小時前,東盟+中日韓剛剛召開財長和外長會議,發表聲明反對關稅壁壘和軍事霸權行爲。換句話說,美國在亞洲的傳統“控局能力”不再靈。

美國軍事能力的衰退正在同步拖垮其外交能力。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多次到亞洲試圖重建軍事信任機制,卻屢屢遭冷遇。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之後,東南亞多國開始轉向中國提出的區域發展倡議。

2025年初,美國企圖通過印太戰略重建“島鏈封鎖”,結果在韓國、日本、菲律賓三國遭遇不同程度抵制。日韓兩國公開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反對意見,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保持模糊中立立場。這對華盛頓來說,是實質性“掉鏈子”。

美方手裏剩下的籌碼越來越少,最明顯的,是財政硬傷。美國在2025年第一季度國防預算討論中,多個關鍵項目因缺口被延後或取消,包括第五代無人戰機項目、衛星導航系統升級計劃。這說明,預算也開始跟不上戰略。

而中國這邊,2024年全國兩會明確將國防開支增加7.2%,所有關鍵項目穩中有進。軍事技術的複合式推進,已經構成體系化優勢。

美國防戰略2025年版內部備忘錄中寫道:“中國正在重構全球軍事邊界。”這話美國人自己說得都沉重,因爲過去“邊界”這件事只有他們能畫。

美國想壓住中國,發現自己連筆都拿不穩了。

參考資料: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與自由新聞的巴里 ·韋斯誠實播客的訪談摘譯.美國駐華大使館.2025-04-24.

2024全球製造業:中國31.6%,連續15年領跑,美國份額僅是中國一半.騰訊新聞.2025-04-18.

美公佈中國軍力報告:解放軍已在這些領域領先美軍.觀察者網.2020-09-02.

如何看待工業領域中美之間存在的差距.觀風聞.2025-01-27.

美智庫報告:美國軍力衰落,中國的威脅“可怕”.華語智庫.2022-10-25.

美軍事能力的衰落嚴重影響其在中國周邊政治軍事態勢的塑造.觀風聞.2025-05-07.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