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楊振寧看望身患癌症的鄧稼先,問:國家給你發了多少獎金?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楊振寧和鄧稼先都是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也都先後從國外回來,報效祖國。
而他們兩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爲了研究原子彈和氫彈,鄧稼先長期處於核輻射中,並因此患下癌症。

1985年,楊振寧回國之時,鄧稼先已因癌症住院,他便立刻去探望老朋友。
在醫院,楊振寧問了鄧稼先一個問題。
作爲兩彈功臣,他拿到了多少獎金。
鄧稼先回答說,自己的獎勵是最高級別的。
但具體數字,依然讓人不敢相信。
兩彈成功爆炸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國際上面臨着許多的威脅。
美國和蘇聯都曾經威脅過我國,要向我國投放原子彈。
儘管面對美蘇的威脅,毛主席都分別給出了應對方式,讓其不敢隨便以原子彈轟炸我國。
但作爲一種戰略型武器,原子彈的作用,依舊是無可替代的。
最直接的一點便是,如果我國能夠擁有原子彈,便擁有了反制的手段,不用再被其他國家威脅。
國家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於是在50年代,抗美援朝勝利之後,研究原子彈,氫彈的工作,便正式拉開了帷幕。
1958年,在有了這一決定之後,錢三強找上了鄧稼先。
他告訴鄧稼先,國家要有大動作,需要他。
但他如果選擇參加,便很有可能要忍受許多艱苦,並且一輩子都只能隱姓埋名。
面對個人與國家的抉擇,鄧稼先沒有絲毫猶豫。

就這樣,鄧稼先瞞着自己的母親和妻子,調動了工作,開始進行原子彈的理論研究。
此時,蘇聯派出了一部分專家,幫助我國進行研究。
然而沒多久,1959年6月,蘇聯便無故翻臉,拒絕幫助我國進行原子彈研究,撤走了專家,燒燬了資料。
一切,都只能靠鄧稼先他們自己。
這時,鄧稼先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毅然選中了三個研究方向。
它們分別是流體力學,中子物理,和高溫高壓下的物質性質。
事實證明,鄧稼先選對了。
1962年9月,由鄧稼先領導的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完成。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原子彈。
之後又過了3年的時間,我國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了氫彈。
我國終於成爲兩彈國家之一。
國家的偉大事業成功了。
但鄧稼先本人,卻因爲長期奔走一線,還曾經在1979年的一次事故中,直接接觸了氫彈頭,而遭遇了嚴重的核輻射。

最高獎勵10元
自從直接接觸氫彈頭之後,鄧稼先的身體,便受到了不可彌補的傷害。
例如體內白細胞中的染色體,已經全部被破壞,變成了粉末。
但作爲兩彈研究的領頭人,鄧稼先深知自己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還有許多工作,在等着他去做。
於是鄧稼先便選擇了壓下這一狀況,繼續帶病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他繼續奮鬥在一線長達6年之久,身體終於再也支撐不住。

1985年,他被檢查出來患了直腸癌。
於是他被強行送到醫院治療。
也正是在這一年,楊振寧得知了鄧稼先住院的消息。
遠在美國的楊振寧,便立即謀劃了再次訪問中國的行程,並專門前來探望鄧稼先。
在醫院中,楊振寧問鄧稼先,爲國家研究出了原子彈和氫彈,國家頒發給他多少獎金呢?
鄧稼先回答說,當時國家經濟非常困難。
但還是給了整個兩彈團隊,1萬元的獎金。
在收到這筆獎金之後,鄧稼先他們決定分成3個級別,分給所有同事。
這3個級別分別爲10元錢,5元錢,和3元錢。
作爲領頭人,鄧稼先在原子彈和氫彈項目中,分別10元錢,但加在一起也只有區區20元。
此後,楊振寧又多次前往醫院,探望鄧稼先。直到1986年鄧稼先在醫院去世。

1987年,楊振寧再次得到回國的機會。
他專程去弔唁了鄧稼先。
而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也遵從他的遺願,送給了楊振寧一套鄧稼先珍藏許久的文房四寶。
之後,楊振寧又寫作《鄧稼先》一文,高度讚揚鄧稼先,將他稱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這篇文章後來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文。
事實上,鄧楊兩人,早就已經是長達幾十年的摯友。
而楊振寧,還多次拯救過鄧稼先的性命。
最好的朋友
楊振寧,鄧稼先兩人都是安徽人,他們先後出生於1922年和1924年。
其父親都在清華,北大等名校任教,彼此是好朋友。
中學時,楊振寧,鄧稼先兩人都就讀於北京崇德中學,儘管就讀不同的年級,兩人還是迅速成爲好朋友。
1937年,西南聯大成立,楊振寧隨父親一起,來到昆明,並於次年考上該校。
而鄧稼先,則因父親患病,而滯留北京,仍讀崇德中學。
當日本佔領北京之後,要求學生們參加歡迎日軍的活動。
鄧稼先出於愛國,拒絕了這一活動,並因此被列入暗殺名單。
這時,是楊振寧從昆明寫信過來,要鄧稼先離開北京,並安排同學幫助他。
如此,鄧稼先才逃脫日本的魔爪,並於1941年考上西南聯大。

1941年秋,再次成爲同學之後,兩人關係變得更加要好起來。
一次,昆明遭遇日本敵機轟炸,所有人都跑入防空洞躲避。
唯獨鄧稼先讀書入迷,忘了警報。
楊振寧再次從防空洞跑出來,冒險找他,使他躲過了一場轟炸。
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兩人又先後到美國留學,仍舊常常聯繫。
楊振寧還省出不少錢,幫助鄧稼先。
不同的是,楊振寧留在了美國,鄧稼先於1950年便返回祖國,幫助建設,併成爲兩彈設計的主持人。
雖然留在美國,楊振寧也同樣心繫國家。
1971年,他率先衝破重重封鎖,成爲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籍華人知名學者。
這對於我國的意義是非凡的,因此他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
鄧稼先曾經表達過,希望與楊振寧共同途的願望。
如今,楊振寧早已歸國,同樣爲我國做出了難以估計的奉獻。
他也算實現了好友鄧稼先的這一願望,走上了同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楊振寧看望身患癌症的鄧稼先問:國家發了多少獎金,鳳凰歷史,2017年11月28日
楊振寧破冰之旅:1971年率先回國,受周恩來接見近5小時,黃慶橋(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知識分子”微信公衆號,2017-02-22
楊振寧與鄧稼先的一封信,清華大學校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