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若再當選,美國民主和烏克蘭將“終結”,希拉里警告恐成真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5月20日,已淡出政壇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放出一句令人不寒而慄的話。

她表示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的民主制度將走向終結,烏克蘭也將走向終結。

許多人將其視爲怨婦式的反覆喋喋,或是政壇失意者的危言聳聽。

但諷刺的是,2025年特朗普果真捲土重來,不僅重新入主白宮,還實現了對國會和司法系統的全面掌控。

而烏克蘭,曾被美國視爲抵禦俄羅斯擴張的前線盟友,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逐漸被“遺忘”。

如今再回看那句“預言”,人們才發現,這或許不是譁衆取寵,而是一針見血的現實預警。

希拉里的“警告”從何而來?

把時間撥回到2023年,那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感的年份。

特朗普剛剛宣佈將再次競選總統,民主黨陣營警覺升溫,共和黨內部則充滿變數。

就在這個敏感節點上,5月20日,希拉里在《金融時報》的專訪中拋出一句重話:

“如果特朗普贏回白宮,那將是美國民主的終結,也是烏克蘭的終結。”

這話說得不輕,但她沒有憑空嚇人。

而且列出了具體的憂慮。

例如,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北約“過時”,揚言將美國從北約抽身。

他在任期間,對普京大加讚賞,而對烏克蘭的支持則屢屢“口惠而實不至”。

另外,特朗普還曾在公開場合嘲諷澤連斯基“不懂政治”,對烏克蘭的生死存亡漠不關心。

他反覆批評拜登政府對烏克蘭提供“空白支票式援助”,稱那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他甚至說過很快就能結束烏克蘭戰爭。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特朗普言行的原樣照錄。

當希拉里發出這番警告時,拜登剛剛確認將競選連任,而輿論焦點卻幾乎全集中在他80歲的高齡上。

希拉里承認選民有理由擔憂拜登的年紀,但她也提醒公衆不要把拜登和上帝比,而要和他的對手比。

言下之意,是要大家看清楚,如果不是拜登,那可能就是特朗普。

在當時那種“特朗普歸來似乎不可能”的氛圍中,希拉里的話被很多人視爲杞人憂天。

但事實證明,她並非妄言,而是在用政治老兵的經驗,預警一場正在逼近的風暴。

削弱美國民主的特朗普

特朗普於2025年1月再度入主白宮,標誌着美國進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政治週期。

在第一任期中,他已經嘗試削弱媒體、公務員體系和聯邦制衡結構,而第二任期,他則不再有所顧忌,直接對民主制度進行“系統重構”。

2024年選舉後,共和黨不僅贏得了白宮,還重新拿下了參議院,並繼續控制衆議院。

這種“全面執政”讓特朗普得以推進一項令民主黨與自由派媒體膽寒的計劃:Project 2025(2025計劃)。

該計劃本質上是一套“去行政中立化”工程,目標是將聯邦政府官僚系統改造成“總統的行政工具”。

此後,特朗普迅速簽署命令,允許總統解僱原本受保護的文職公務員,打破以往“政治中立”的人事安排。

一夜之間,國務院、司法部、環保署等機構的“建制派”高官被逐一清洗,換上特朗普的親信。

與此同時,聯邦最高法院也因保守派大法官的比例優勢,持續爲總統政策開綠燈。

無論是關於移民管控、環境法規削減、還是對媒體的言論管制訴訟,幾乎都被“無障礙放行”。

換句話說,三權分立的美國政治模式,被逐步替換爲一個高度總統集權的“選舉專制體系”。

另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清算”。

他不僅持續攻擊媒體,還授意司法部調查批評者,甚至動用國稅局“精查”民主黨大金主。

而且新設立的“政府效率部”被賦予監控社保、移民與選民登記信息的權限。

此機構由特朗普親信執掌,被批評爲“數字化獨裁工具”。

密蘇里州爆發的抗議中,有示威者打出橫幅:“DOGE不合法!”,分明是對特朗普濫權的直觀寫照。

在社會運動方面,特朗普還大力壓制,黑人命也是命、跨性別平權等社會運動。

通過州政府協同聯邦力量予以打壓,使美國的民權發展出現數十年來的最大倒退。

正如2023年,希拉里所預言,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的民主制度將走向終結。

烏克蘭的“終結路線”

2023年,希拉里所預言,與美國民主制度一道被“終結”的,還有烏克蘭的命運。

2025年,在特朗普迴歸白宮的幾個月內,烏克蘭就從美國外交優先事項名單中“消失”。

而特朗普的對烏政策,正如希拉里所警告的那樣,形成了系統性打壓與戰略性放棄的組合拳。

特朗普一上任,立即凍結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項目。

而在此前,美國提供的援助佔烏克蘭所有軍援的六成以上。

這意味着烏軍失去了炮彈、防空導彈、主戰坦克等核心武器來源。

北約內部雖然嘗試彌補缺口,但歐盟軍工產能不足,無法短期提供等量支持。

俄軍則抓住機會部署兵力發起攻勢,烏軍多線喫緊,多個防線瀕臨潰敗。

另外,特朗普主張“迅速結束戰爭”,但方式是強迫烏克蘭“割地求和”。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20日披露,特朗普的團隊提出的條件,包括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和不要求俄軍撤出頓巴斯四州。

最關鍵的是,他還打算排除澤連斯基政府參與談判,試圖扶持“中立派”新政權。

這套方案與俄羅斯2022年提出的“去軍事化”框架幾乎完全吻合。

其實質是讓烏克蘭變成一個“中立化的非武裝緩衝國”,喪失國家主權的基本標誌。

不僅如此,特朗普更是公開支持俄羅斯重返G7,解除對俄製裁,等於對普京發出“默許信號”。

烏克蘭最終將陷入“被冷落—被迫和談—被拋棄”的三階段災難路徑。

2025年5月11日,普京雖然喊話澤連斯基談判,但15日的談判,普京沒有親自參加,16日,烏稱“毫無成果”。

2023年希拉里的“烏克蘭與美國民主都將終結”的警告,曾被嘲爲“末日預言”,而到了2025年,這場預言卻正在一步步照進現實。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不僅重塑了美國的治理結構,還徹底打破了戰後形成的西方集體安全體系與國際秩序。

而烏克蘭的敗退,更是一個國家的悲劇。


參考文獻:

爲什麼說特朗普在推行削弱美國的政策?美前駐俄大使這樣說,決策與信息雜誌,2025-05-16

特朗普就職倒計時,俄烏衝突各方如何迎接歐洲安全“新篇章”,澎湃新聞,2025.1.10

美國多州掀起“反特朗普”抗議運動,譴責“2025計劃”,澎湃新聞,2025-02-06

央視記者觀察丨特朗普政策急轉加劇美歐分歧 俄烏衝突走向再添變數,央視新聞客戶端,2025-02-23

希拉里: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美國民主和烏克蘭將“終結”,環球時報,2023年05月22日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