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產後這5件事不建議做,可能影響寶媽與寶寶健康
王女士剛生完寶寶一週,看着鏡子裏沒恢復的身材,又想着要給寶寶喂好奶,每天又累又焦慮。她試着產後第三天就做仰臥起坐想瘦肚子,結果下腹隱隱作痛;還刻意少喫主食怕胖,沒幾天就沒力氣抱寶寶。無奈之下她去諮詢醫生,才知道產後有些事真的不能急着做,做錯了不僅影響自己恢復,還可能連累寶寶。
以下是醫生強調的產後 5 件不建議做的事:
1. 過早做劇烈運動
很多寶媽產後想快速瘦下來,剛出院就跑步、做平板支撐,這其實特別傷身體。產後子宮需要 6-8 周才能恢復,劇烈運動可能讓子宮出血增多,還會拉傷盆底肌(就是控制排尿的肌肉,產後本來就松),嚴重的會漏尿。建議先從溫和的運動開始,比如產後一週做凱格爾運動(收縮肛門的動作),兩週後慢慢散步。
2. 盲目節食減肥
有些寶媽覺得 “喫多了會胖”,就少喫主食、不喝肉湯,這反而會出問題。產後餵奶需要大量營養,節食會讓乳汁裏的蛋白質、脂肪不夠,寶寶喫了可能長不快;寶媽自己也會因爲營養不夠沒力氣,傷口恢復變慢。無需刻意節食,只需減少油炸與甜膩食物的攝入,轉而多食用雞蛋、牛奶、瘦肉和蔬菜。如此,既能確保營養的充分供給,又可避免體重迅速增加。
3. 長時間抱寶寶不休息
不少寶媽覺得 “寶寶只能自己抱”,從早到晚抱着哄睡、餵奶,連喫飯都抱着。但產後腰腹肌肉沒力氣,長時間抱寶寶會讓腰痠痛,還容易得 “媽媽手”(手腕疼,拿東西都費勁);更重要的是,寶媽沒機會睡覺,睡眠不足會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建議讓家人多幫忙,寶寶睡着後寶媽也趕緊睡,哪怕每天多睡 1-2 小時,恢復都會快很多。
4. 不注意保暖,貪涼吹風
夏天生寶寶的寶媽,總喜歡把空調開很低,或者對着風扇吹;冬天則穿得少,覺得 “出汗舒服”。但產後毛孔是張開的,冷風容易鑽進關節裏,以後可能會腿疼、胳膊疼;要是寶媽感冒了,打噴嚏、咳嗽時還會把病毒傳給寶寶,寶寶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建議空調開 26℃左右,風口別對着自己和寶寶,身上蓋個薄被子,出汗後及時換乾燥的衣服。
5. 忽視情緒不好的問題
很多寶媽產後會莫名難過、發脾氣,覺得 “過幾天就好”,不願意說出來。但如果情緒差持續超過兩週,可能是產後抑鬱的信號,不僅會讓寶媽沒心思照顧寶寶,還可能影響乳汁分泌。其實不用不好意思,多跟老公、媽媽說說自己的感受,要是實在難受,就去看心理醫生,家人的理解和專業幫助能很快緩解情緒。
王女士聽了醫生的建議後,開始調整生活習慣:讓老公幫忙抱寶寶,每天睡夠 6 小時,喫夠營養也不節食,慢慢的腰不疼了,情緒也好多了,寶寶喫奶也更有勁兒。醫生還提醒,除了避開這 5 件事,還有幾點也很重要:
記得做 42 天覆查:不少寶媽秉持“無不適便無需前往”的觀點。然而,複查可瞭解子宮恢復狀況、查看盆底肌是否鬆弛。早發現問題便能及時調整,有效規避日後漏尿、子宮脫垂等困擾。
別拒絕家人幫忙:有些寶媽怕麻煩別人,什麼都自己扛,其實家人願意幫忙是好事,多個人搭手,寶媽才能好好休息,恢復得更快。
注意個人衛生:老一輩說 “產後不能洗澡洗頭”,其實產後一週就能洗,用溫水快速洗,洗完及時擦乾頭髮,彆着涼就行,講衛生能避免傷口感染。
產後恢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寶媽不用急着 “變回孕前的自己”,先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才能更好地陪寶寶長大。就像王女士說的:“以前總想着寶寶第一,後來才知道,我好了,寶寶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