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產後經常出現腸道不適,可能與這4個因素相關

來源: 更新:

“自從生完寶寶,我總覺得肚子脹脹的,有時候喫點東西就不舒服,甚至還會隱隱作痛,擔心影響餵奶又不敢隨便喫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初爲人母的李女士,懷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寶寶,滿臉盡是焦慮之色。她對着身旁的朋友大倒苦水,言語間滿是初爲母親的無措與煩悶。

其實像李女士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產後媽媽都會遇到腸道不適的問題,比如腹脹、消化不良、偶爾腹痛等。最近有研究發現,產後頻繁出現腸道不適,往往和 4 個常見因素有關,咱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是哪些。

第一個因素:飲食結構 “偏補少纖”

產後,家人總念着讓媽媽“補身體”。每日變着法子烹製雞湯、豬蹄湯、紅燒肉等油膩佳餚,他們覺得這般既能助力媽媽恢復體力,又能促進乳汁分泌。然而,衆人極易忽略一個要點——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此現象看似平常,實則可能對健康產生潛在影響,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些油膩的食物雖然有營養,但消化起來比較慢,而且如果蔬菜、水果、全穀物喫得少,腸道里沒有足夠的膳食纖維幫忙 “推動”,腸道蠕動就會變慢。如此一來,食物於腸道內滯留時間延長,極易產生氣體,進而引發腹脹。更爲甚者,還可能出現排便不暢之狀況。

第二個因素:產後活動量明顯減少

很多媽媽產後總覺得 “要好好臥牀休息”,擔心起身活動會影響傷口恢復,或者怕累到自己。結果就是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躺着或坐着,每天活動時間不到 30 分鐘

但身體其實需要適當活動來 “喚醒” 器官功能,腸道也不例外。長時間不怎麼動,腸道蠕動就沒了 “動力”,就像機器沒加油一樣轉得慢,自然容易出現腸道不適。而且缺乏活動還會讓身體代謝變慢,進一步加重消化負擔。

第三個因素:體內激素還沒恢復穩定

孕期,母親體內孕激素水平攀升。此激素會減緩腸道蠕動速度,使得身體能更充分地吸收營養,進而爲腹中胎兒提供充足養分,助力其茁壯成長。然而,分娩之後,孕激素並不會即刻降至正常水平。諸多媽媽在產後 1 至 3 個月內,體內激素仍未恢復穩定狀態,身體還在逐步適應這一變化過程。

這時候腸道還沒適應激素的變化,蠕動速度依舊比較慢,消化能力也沒完全跟上,就容易出現喫點東西就脹、消化慢的情況。通常而言,此類狀況多爲暫時現象。隨着激素水平漸趨正常,腸道功能亦會隨之改善,逐步恢復往日的良好狀態。

第四個因素:產後情緒壓力大

成爲媽媽後,很多人會面臨新的壓力:要半夜起來餵奶、沒整覺睡、擔心照顧不好寶寶,甚至還會因爲身份變化感到焦慮。然而,衆人或許並不知曉,若長時間處於焦慮或緊張的狀態之中,會對腸胃功能產生直接的不良影響。

情緒不好的時候,大腦會給腸胃傳遞 “不好的信號”,讓腸胃蠕動變得紊亂,有時候會加快導致腹痛,有時候會變慢導致腹脹。此外,過大的壓力會使人食慾減退,甚至難以下嚥食物。這種狀況會進一步加劇腸道的不適感,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

產後腸道不適,試試這樣緩解

如果已經出現腸道不適,不用太着急,可以針對上面的因素慢慢調整:

飲食上別隻喫油膩的,每天加一把蔬菜(比如菠菜、西蘭花)、一個水果(比如蘋果、香蕉),也可以喝些小米粥、燕麥粥,補充膳食纖維;

身體允許的話,產後一週左右可以慢慢活動,比如每天在房間裏走 10-15 分鐘,之後再慢慢增加時間,別一下子累到自己;

多和家人溝通,讓家人幫忙照顧寶寶,自己多抽點時間休息,也可以和其他媽媽聊聊,緩解情緒壓力;

倘若不適感持續逾兩週,或是疼痛劇烈,已然影響到飲食與睡眠,務必要即刻就醫問診,切勿自行硬撐,以免延誤病情。

其實產後腸道不適是很常見的情況,大多是身體適應變化的過程,只要找到原因慢慢調整,很快就能好轉。媽媽們不用太焦慮,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呀~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