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科普:守護孩子的腦部與脊柱健康
作爲家長,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最爲關注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異常表現,可能隱藏着重大的健康問題。當孩子出現 “頭長得過快、頭型異常、反覆抽風、手腳活動差、腰背部鼓包” 等情況時,就需要警惕小兒神經外科相關疾病了。一句話總結就是:“孩子頭、脊柱、抽風、運動出問題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外科是專業的求助方向!”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瞭解一下常見的 6 大類疾病。
常見 6 大類疾病
1.腦積水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頭圍瘋長,前囟門明顯鼓起,眼睛向下呈現 “落日眼” 。
一句話解釋:“腦袋裏的水多了,把腦室撐大” 。正常情況下,我們腦袋裏是有一定腦脊液的,它對大腦起到保護和營養的作用。但如果腦脊液產生過多,或者吸收出現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把腦室這個 “容器” 撐得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頭圍快速增大。前囟門鼓起也是因爲顱內壓力增高。而 “落日眼” 就像下面這張圖所示 :

眼睛眼球下旋,上部鞏膜暴露,眼球下半部被下眼瞼遮蓋,看起來就像太陽要落山一樣,這是先天性腦積水的特有體徵。
2.狹顱症 / 顱縫早閉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頭型異常尖、扁、偏,或出生後頭圍幾乎不增 。
一句話解釋:“骨縫提前閉合,腦被卡住長不大” 。我們的頭骨是由好幾塊骨頭組成的,骨頭之間有骨縫,這些骨縫在孩子生長過程中會慢慢閉合,正常情況下能保證腦袋隨着大腦發育而正常生長。但如果骨縫過早閉合,腦袋就沒辦法正常長大,限制了大腦的發育空間。比如尖頭畸形,就像塔一樣,是因爲人字縫、矢狀縫和冠狀縫等多骨縫過早融合,頭顱前後徑及橫徑生長受限,只能往大囟門薄弱處向上生長 。

3.脊柱裂 / 脊髓栓系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腰骶部有包塊、皮膚凹陷、毛髮,或大小便失控、腳內翻 。
一句話解釋:“脊柱沒完全合攏,脊髓被牽拉” 。在胚胎髮育的時候,脊柱應該是完全合攏的,但如果發育出現問題,脊柱就會有缺損。像顯性脊柱裂,出生後在背部中線,尤其是腰骶部,會有一個囊性腫物,隨着年齡增大而增大,腫塊表面的皮膚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長毛、色素沉着等情況 。

脊髓栓系是因爲脊髓受到牽拉,影響了神經功能,所以會出現大小便不受控制、腳內翻等表現,這是因爲神經對膀胱、肛門以及下肢肌肉的控制出了問題。
4.腦或脊髓腫瘤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反覆嘔吐、晨起頭痛、走路不穩、突然斜視 。
一句話解釋:“顱內或脊髓里長了不該長的腫塊” 。當顱內或者脊髓里長了腫瘤,腫瘤會佔據空間,導致顱內壓力升高,就容易引起嘔吐,而且這種嘔吐常常和進食沒有關係,早上起來的時候頭痛可能會更明顯。腫瘤還可能影響到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導致孩子走路不穩,眼睛的運動也受影響,出現突然斜視的情況。

5.腦外傷 / 腦出血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摔倒後持續頭痛、嘔吐、嗜睡或抽搐 。
一句話解釋:“摔到頭後顱內出血或腫脹” 。孩子活潑好動,難免會有摔倒磕碰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摔到頭,頭部受到撞擊,可能會導致顱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顱內積聚,就會引起頭痛、嘔吐。大腦受到損傷,還可能讓孩子變得嗜睡,嚴重的話甚至會抽搐。

6.癲癇與腦癱
家長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無熱抽搐、肢體僵硬或鬆軟、走路剪刀步 。

一句話解釋:“腦電異常放電或腦損傷導致運動障礙”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孩子會出現沒有發熱情況下的抽搐。而腦癱通常是因爲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一個月內,大腦受到了損傷,影響了孩子的運動功能,導致肢體僵硬或者鬆軟,走路的時候兩個腳交叉像剪刀一樣,就是我們說的 “剪刀步” 。
就診指南(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門診位置:本部院區門診一樓 神經外科門診
住院部:4 號樓 11 樓 神經外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