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子急性盆腔炎住院,醫生警告:少做這3件事,早知道早避免
28 歲的曉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連續加班一週後,下腹部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絞痛,疼得她直冒冷汗,還伴有噁心想吐的感覺。她強撐着打車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是急性盆腔炎,醫生當即安排她住院。躺在病牀上,曉妍纔回想起來,這半個月來,白帶早就變得像黃綠色的膿一樣,還有股腥臭味,只是她總覺得 “扛一扛就過去了”。

急性盆腔炎發作時,身體會發出一連串 “求救信號”。最典型的就是下腹部墜痛,那種疼不是針扎似的刺痛,而是像有塊石頭墜着,尤其是走路、彎腰或者同房後,疼得更厲害。不少人還會發燒,體溫動不動就超過 38.5℃,渾身發冷打哆嗦。另外,白帶也會變得 “不正常”,量比平時多幾倍,顏色發黃、發綠甚至帶血絲,聞起來還有股難聞的腥臭味。如果這時候正好趕上月經期,經血量會變多,經期也會拉長,腰也酸得像要斷了一樣。
醫生在問診時發現,曉妍的病和她三個習慣脫不了關係。
第一件要避開的事,是經期裏的 “懶人行爲”。她經期總愛用超長夜用衛生巾,有時候忙起來一天才換兩次,私密處一直悶在潮溼的環境裏。醫生說,經期宮頸口微微張開,經血裏的營養物質會讓細菌瘋狂繁殖,長時間不換衛生巾,就像給細菌 “搭了梯子”,很容易順着陰道往上爬到盆腔。
第二件事,是貪圖便宜去小診所做婦科檢查。半年前曉妍覺得不舒服,圖方便在小區門口的小診所做了陰道沖洗,事後才知道那裏的器械消毒根本不達標。醫生強調,宮腔檢查、上環取環這類操作,必須在正規醫院做,小地方的消毒條件沒保障,細菌很容易通過器械進入盆腔引發炎症。
第三件事,是把 “私處清潔過度” 當成好習慣。曉妍每天用婦科洗液沖洗陰道,覺得這樣才幹淨。其實陰道里本身有層 “保護罩”,過度沖洗會破壞這層屏障,讓細菌趁機作亂,慢慢就可能發展成盆腔炎。

健身方式不對,也可能 “練出” 盆腔炎
很多女性喜歡練瑜伽、做仰臥起坐,但如果動作不當,反而可能惹上麻煩。比如長時間做深蹲、劈叉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會讓盆腔充血加重,要是本身有輕微炎症,就可能被 “壓” 成急性發作。
• 有下腹部墜脹感時,別做卷腹、倒立這類動作,換成散步、快走更安全。
• 運動後出汗多,要及時換掉潮溼的運動褲,避免私密處悶着滋生細菌。

熬夜加外賣,正在悄悄 “餵飽” 炎症
曉妍住院前,連續一個月每天凌晨兩點才睡,早餐啃麪包,午餐外賣麻辣燙,晚餐靠奶茶零食湊數。醫生說,這種生活方式會讓身體免疫力 “斷崖式下跌”。熬夜會打亂身體的激素平衡,讓盆腔處於充血狀態;而高油高糖的外賣會讓身體產生炎症反應,就像給盆腔裏的細菌 “加了肥料”,讓它們長得更快。
• 哪怕工作再忙,也儘量在 11 點前睡,睡前一小時別刷手機,保證深度睡眠。
• 每週給自己做 3 次家常菜,多喫菠菜、西蘭花這些深綠色蔬菜,裏面的營養能幫身體抵抗炎症。

盆腔炎雖然常見,但只要避開這些壞習慣,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風險。記住,身體發出的 “小信號” 別忽視,比如持續的腹痛、異常的白帶,及時去醫院檢查纔是最穩妥的。女性的身體就像一朵需要呵護的花,用心照顧才能一直綻放,別等生病纔想起要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