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更新兒童血鉛標準!19年未變、現已具備相關條件

來源: 更新:

受訪專家: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曹素珍

本報記者 牛雨蕾

近日,甘肅天水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233名兒童血鉛異常事件引發關注。7月12日,甘肅省委省政府成立調查組展開提級調查。事件發生後,不少家長對於兒童血鉛標準十分關注,但《生命時報》記者發現,我國當前使用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標準是2006年發佈的,19年來沒有更新。對比國際標準,有專家呼籲,我國已具備更新相關標準的條件,可以考慮將兒童血鉛干預線從100微克/升調整爲50微克/升。

我國標準與國際參考值差距很大

“鉛與汞、鎘並稱爲三大重金屬污染物,鉛對人體有害無利,沒有安全閾值,任何劑量的攝入都可能造成健康損害。”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曹素珍表示,鉛污染來源較廣,既包括工業排放,如燃煤、礦石開採與冶煉、鉛酸蓄電池製造與回收等人爲來源,也包括海鹽氣溶膠、森林火災等自然來源。生活中,鉛的人體暴露來源也很廣泛,比如受鉛污染的空氣、水體、食品、土壤、灰塵,還有含鉛塗料、含鉛管道、劣質玩具和文具、違規化妝品和染髮劑、二手菸等非環境來源。這些無處不在的鉛會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皮膚等進入人體。

曹素珍表示,孩子是鉛中毒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是因爲不少兒童經常“喫手”,會攝入劣質玩具、灰塵、舊房屋油漆等含有的鉛。另一方面是其生理特點決定的。兒童胃腸道對鉛的吸收率是成年人的4~5倍,呼吸道吸收率爲2~3倍,排泄率卻較低,因此鉛容易在體內累積。兒童骨骼更新快,鉛容易從骨骼釋放入血液;由於血腦屏障發育尚不完全,鉛容易進入大腦,如果體內長期鉛濃度超標,將對智力和全身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近年來,全球發生過多起鉛中毒事件。2014~2016年,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將水源切換至未經充分處理的弗林特河,導致供水管網鉛析出及軍團菌病暴發,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數百名兒童血鉛超標。這場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在美國影響深遠,也給全球敲響警鐘。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數據與評估研究所估計,2021年全球範圍內超150萬人死於鉛暴露。

血鉛達到多少就應干預?曹素珍介紹,我國當前沿用2006年原國家衛生部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試行)》標準:兒童血鉛低於100微克/升是可接受水平,連續兩次靜脈血鉛水平100~199微克/升即爲高鉛血癥,高於200微克/升爲鉛中毒。成年人方面,2024年發佈的《職業性鉛及其無機化合物中毒診斷標準》規定:血鉛超過600微克/升屬於鉛中毒。

國際上,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臨牀鉛暴露管理指南》中,將50微克/升設爲兒童血鉛干預參考標準值,高於50微克/升時就要立即干預;美國於2012年和2021年兩次修改標準,先將兒童血鉛干預參考值調整至50微克/升,後又改爲35微克/升。2021年,我國國家衛健委面向社會發布《0~6歲兒童血鉛參考限值標準》徵求意見稿,建議將判斷兒童血鉛偏高與否的依據改爲50微克/升。但“意見稿”至今未再有進展,目前臨牀參照的仍是2006年的標準。

提高標準將獲取長期效益

今年3月,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段小麗教授與曹素珍副教授等在我國《環境與健康》期刊發表論文呼籲,中國亟須將兒童血鉛干預參考值更新至50微克/升,主要有四點依據。

嚴標準提升重視度。近年來人羣血鉛檢測發現,我國兒童平均血鉛水平雖已降至26.7微克/升,但仍高於一些發達國家,日本爲10.6微克/升,美國爲5.81微克/升。更嚴格的血鉛干預參考值有利於引起社會重視,防範兒童鉛暴露風險。

高標準篩出風險者。目前,美國基於全國性兒童篩查,以人羣監測數據中第97.5百分位數的血鉛水平作爲參考值和干預管理決策依據。我國2017年國家人體生物監測數據顯示,3~5歲和6~11歲兒童血鉛的第97.5百分位數分別爲50.95微克/升和45.87微克/升。如果將血鉛干預參考值設在50微克/升,會提早篩出高風險人羣,並採取針對性干預措施。

帶來健康經濟紅利。研究發現,血鉛濃度每降低10微克/升,兒童智商分數可提高0.185~0.323分;智商每提高1分,個體未來的勞動生產力將增長1.76%~2.38%。基於這一計算模型,如果實施新的血鉛干預參考值,預計可爲我國帶來7.03萬億~16.59萬億元的潛在年經濟效益。

現有條件提供保障。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環境改善突飛猛進,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高,都爲更新兒童血鉛干預參考值提供了有利條件。具體來說,2025年6月發佈的《中國能源生態報告》顯示,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已從2010年的9.4%上升到2024年的18.3%,煤電裝機佔比首次降至40%以下,從源頭上遏制了鉛污染;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一季度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爲鉛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環境;健康監測網絡的系統化發展,如健康檔案、健康碼的普及,爲制定血鉛治理方案提供了依據。

曹素珍表示,更新標準雖然會提高醫療成本、監測投入等,但從長遠來看,做好血鉛管理不僅能有效防範鉛中毒,其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能彌補短期管理成本。

多方共治,關口前移

曹素珍表示,爲了讓我國兒童遠離鉛帶來的健康風險,除了科學設定兒童血鉛干預參考值外,還需要政府、醫療衛生部門、家庭等多管齊下,共同努力。

動態更新標準。鉛對人體無安全劑量,兒童血鉛干預參考值應動態更新,建議每5~10年依據全國生物監測數據調整和修訂。

完善監測體系。未來衛生管理部門應將0~6歲兒童血鉛篩查納入常規保健項目,並擴大監測範圍,以識別和監控兒童鉛暴露水平。對鉛礦、冶煉工業集中的高風險地區,開展針對性定期監測。

增加醫療投入。血鉛篩查對檢測技術有較高要求,需要確保縣級及以上醫院具備靜脈血鉛檢測技術,統一實驗室操作規範,減少機構間檢測差異。標準更新後,需要干預的人羣可能有所增加,可適當擴充職業病防治科室資源,培訓兒科醫生處理鉛暴露案例,儲備驅鉛藥物,優化治療方案。

重視溯源工作。國家在重視新污染物治理的同時,需要進一步關注鉛這類傳統污染物的健康風險,持續投入科研,進行環境鉛污染及人體鉛暴露的溯源,尤其是高風險區域及敏感人羣。同時,大力推動人體鉛暴露溯源方法標準的發佈,爲類似甘肅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的責任歸咎、污染來源的及時查找、暴露途徑的有效阻斷,以及鉛暴露風險的預防,提供科學依據和方法支撐。

協同治理污染。治理鉛污染源頭,需要多方聯動。環保部門應加強工業區周邊土壤和空氣鉛濃度監測;食品安全部門須嚴打食品非法添加;教育部門應監督學校食品和用品安全。

提高防鉛意識。居民應避免選購顏色豔麗的劣質陶瓷或搪瓷製品,尤其要警惕內壁有彩繪的,其鉛含量可能超標。使用不鏽鋼、玻璃、陶瓷餐具時,應查看是否有質量認證標識(GB4806)。儲存食物時不用彩色塑料袋,尤其不要裝醋、果汁等酸性食物,以防鉛析出。家長應適量多給孩子喫些奶類、瘦肉、堅果等富含鈣、鐵、鋅的食物,減少鉛在腸道的吸收。孩子玩耍後、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不讓孩子啃咬彩色玩具、塗有彩色油漆的鉛筆等可能含鉛的物品。房屋裝修時選擇無鉛環保漆,施工期間讓孩子遠離現場。家長定期用溼抹布擦拭傢俱、地板和孩子的玩具。帶孩子外出時,少去交通擁堵路段,遠離工廠、加油站等可能有鉛污染的場所。從事電池製造、油漆噴塗等可能接觸到鉛的家長,回家前應洗澡、更換衣物。兒童、生活在污染風險較高地區、存在職業鉛暴露風險等人羣,應定期進行血鉛檢測,發現異常及時干預治療。▲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