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眼中真正“傷腎”的5個習慣

腎臟是機體重要的排泄器官,一刻不停地清除代謝廢物、毒素,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維持體內環境的乾淨和穩定。

提到傷腎行爲,很多人會想到“縱慾”,其實,在醫生看來,夏天的一些行爲習慣,纔是真正傷腎的“幕後黑手”。
《生命時報》綜合多位專家觀點,提醒生活中常見的傷腎因素,並總結一套養護方法。
真正傷腎的幾個習慣
夏天的氣候特點以及一些人的習慣,增加了腎臟的負擔,加劇其受傷程度。
喝水太少
武漢市中心醫院風溼與腎內科主任醫師黃雲芳表示,夏季出汗多,機體易缺水,如果喝水少,會讓尿量減少,腎臟內蓄積的毒素濃度就會增加,造成腎損傷,還易形成腎結石或尿路結石。
喫得太鹹
夏季人們愛喫宵夜,大多是高鹽食物,鹽喫太多,加重腎臟負擔。南京鼓樓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湯日寧表示,腎病患者更要嚴格把控鹽攝入量。
胡亂喫藥
腹瀉、感冒等小毛病易在夏季出現,很多人會自行買藥服用。亂用藥會造成腎損傷,用法、用量不當,可能引起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腎衰。目前的研究顯示,藥物是導致急性腎損傷的首要原因。
過度運動
夏天很多人減肥熱情高漲,天津大學泰達醫院腎病內科主任醫師李青表示,過度負荷下,人體橫紋肌會急性破壞繼而溶解,肌紅蛋白、鉀離子等成分被釋放入血,堵塞腎小管,可導致急性腎衰竭。
熬夜晚睡
晝長夜短的夏天人們睡眠會減少,熬夜、睡眠不足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腎臟的血管也會因此收縮,血液灌注減少。交感神經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也變得紊亂。
女性的腎比男性的更脆弱
談到“腎”,不少人會將其與男性健康聯繫在一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腎病內科主任醫師姚穎介紹,2022年《臨牀腎臟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國女性慢性腎病患病率爲男性的1.8倍,這是多種因素促成的。
先天結構“短板”
女性尿道短、寬、直,緊鄰肛門、陰道,細菌更易侵入,引發尿路感染,細菌通過“尿道-膀胱-輸尿管”抵達腎臟,引發腎盂腎炎等嚴重情況。

特殊時期影響
女性特殊時期會對腎臟有影響。比如,孕期腎臟會發生體積增大等改變,且負擔大幅加重,而此時對腎臟有一定保護作用的雌激素通常也會下降。
“三高”疊加傷害
過去10年中,代謝因素導致女性慢性腎病死亡率呈現出驚人的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壓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失去雌激素保護的老年女性羣體中。
免疫疾病催生
多種自身免疫病在女性羣體中的發病率高於男性,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等,可伴發各種腎臟問題。
護腎,“養”比“治”更重要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聶晟表示,如果身體出現下列信號,要警惕慢性腎病:
泡沫尿;
夜尿2次以上;
眼瞼或下肢浮腫;
體檢發現尿液檢查異常(尿蛋白或潛血陽性)、腎功能指標異常(如肌酐升高)等。
慢性腎病不易察覺,意味着預防的重要性遠高於治療。不管男性還是女性,生活中要做好這些事保護腎臟。
保證低鈉飲食
少喫超加工食品,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年人每日飲水1.5~2升,並根據運動量、天氣等因素適當調整。

蛋白質攝入量過高也會使腎臟超負荷,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滿足每公斤體重0.8~1.2克即可。
保持規律作息
保證高質量睡眠、不熬夜;控制體重,保持規律的運動,選擇適合自己且能堅持下去的項目,但要避免過度。
做好每日的私處清潔,避免細菌滋生引發炎症;化妝、染髮選擇正規品牌的產品。
每年都要查腎
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包括尿常規、抽血查腎功能、做腎臟超聲。如有糖尿病、高血壓、自身免疫病等慢性腎病風險因素,日常需控制好相關指標,避免對腎臟造成進一步損傷。
別濫用藥物、保健品
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避免自行增減劑量或隨意更換藥物種類。膠原蛋白、抗氧化劑等有各種“功效”的保健品,大部分需經腎臟排泄,加重腎臟負擔,甚至有些劣質產品含有腎毒性成分。
喫任何保健品前先諮詢醫生,合理探討自身需求,無必要不喫。▲
本期編輯: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