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天然降糖藥!醫生推薦“七日餐後步行法”

來源: 更新:

步行被譽爲“最親民的運動方式”,無需器械、不限場地,既能強健心肺、改善代謝,又能舒緩壓力、提升幸福感。

在醫生眼裏,步行更是最經濟、副作用最小、最容易堅持的“天然降糖藥”。

怎樣走路才能更好地調控血糖?《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並教你科學步行。

走路,血糖友好型運動

航空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方紅娟表示,步行時,肌肉收縮和血液流動加速,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

其中一部分用於提供肌肉運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則轉化成肌糖原用作能量儲備,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也顯示,走路提提速,就能控糖。

研究顯示,與休閒散步(<3千米/小時)相比:

▶ 正常步行速度(3~5千米/小時)與糖尿病風險降低15%相關

▶ 輕快步行(5~6.5千米/小時)與糖尿病風險降低24%相關

▶ 非常快步行(>6.5千米/小時)與糖尿病風險降低39%相關

推薦餐後步行運動

方紅娟介紹,餐後步行還可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因爲活躍的肌細胞可在較少甚至無胰島素的作用下吸收葡萄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建議大家養成餐後步行的習慣,最好在餐後30~60分鐘開始步行,可有效抑制餐後的血糖峯值,降幅可達到2.3毫摩爾/升。

研究表明,每天步行3次,每次10分鐘,比一次性連續步行30分鐘的降糖效果更佳。

步行速度建議保持在每分鐘100~120步,最佳步幅爲“身高×0.45”,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5%之間爲宜。

醫生總結的7日步行計劃

爲了幫助大家逐步適應並更好地堅持餐後步行,方紅娟總結了一份適合新手的7日餐後步行計劃。

指進食完30分鐘後

這份計劃從較短時長開始,逐漸增加強度,幫助身體適應,增強堅持的可能性。

習慣這一計劃後,可採取以下方法進階。

延長步行時間

將每日總步行時間逐漸增加到40~60分鐘,尤其適當延長午餐後的步行時間。務必循序漸進,避免對關節造成負擔。

提高步行速度

增加步速可提升步行強度和代謝效率。

結合其他運動

可在餐後步行基礎上加入簡單的力量訓練,如深蹲、俯臥撐等,增強肌肉代謝能力,有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需注意,餐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步行過程中如出現頭暈、乏力,應立即停止並休息,若症狀持續應及時就醫。

糖尿病患者足部易受神經病變影響,感覺遲鈍,需時常檢查足底有無破損,穿着舒適鞋襪,避免小傷口發展爲難以癒合的潰瘍。▲

本期編輯:徐夢蓮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