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家家必備的防暑藥,90%的人都用錯過

來源: 更新:

最近,高溫天氣頻現,一些防暑中成藥成了很多人的家中必備藥品。

藿香正氣水、十滴水……市面上的防暑中成藥種類繁多,各有適用範圍,用錯了反而可能加重中暑症狀。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這些常見藥物的功效,並總結如何正確使用。

受訪專家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張健

藿香正氣水:最適合“空調感冒”

藿香正氣水的主要成分有蒼朮、陳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等,解表化溼、理氣和中。

適用情形

首先要強調的是,藿香正氣水並不用於預防中暑,中暑後,藿香正氣水也要慎重服用,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它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表現爲頭痛昏重、無汗惡寒、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

比如在炎熱天氣裏,因貪涼吹空調、喫冷飲導致受涼,出現頭昏沉得像裹了溼毛巾、胸口悶得慌、胃裏翻江倒海般脹痛時,可選用藿香正氣水。

用藥注意

藿香正氣水中含有乙醇(酒精),服用後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對乙醇過敏者禁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保濟丸:專門應對“桑拿天”

保濟丸由鉤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蒼朮、天花粉、廣藿香、葛根、化橘紅、白芷、薏苡仁、稻芽、神曲、薄荷、茯苓等組成。

適用情形

具有解表、祛溼、和中的作用,尤其適合平時怕熱、動不動就上火、喝水不解渴的“夏季體質”。

它更側重於治療暑溼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腸胃不適等,適合外出旅行時攜帶,可應對因水土不服、暑溼侵襲導致的腸胃問題。

用藥注意

保濟丸性偏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忌服,哺乳期婦女、兒童及年老體弱者需在指導下使用。

十滴水:中暑引起的頭暈、胃腸不適

十滴水的主要成分有樟腦、乾薑、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具有健胃、祛暑的功效。

適用情形

適用於因中暑而引起的頭暈、噁心、腹痛、胃腸不適等,多爲短期急性中暑症狀,如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勞作後出現的不適。

用藥注意

孕婦忌服,駕駛員、高空作業者慎用。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嚴重中暑患者,特別是出現高熱、意識模糊等症狀時,必須儘快給患者降溫,並立即送醫,上述藥物替代不了專業救治

中醫給出的防暑提示

專家總結,簡單來講:

當出現怕冷、不出汗的“寒包火”症狀時,藿香正氣水的溫化作用更對證;

要是已經上火得滿臉通紅、喉嚨冒煙、煩躁不安,保濟丸的清熱生津效果更給力;

十滴水則適合拿來“救急”,應對輕症的急性中暑。

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防暑工作。

調整戶外活動時間

當室外溫度超過36℃時,最好避免外出活動;戶外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儘量避開12~16點,戶外運動也是如此。

衣着要寬鬆輕透

外出時準備好防曬霜、寬檐帽、涼毛巾、風扇等物品,穿寬鬆透氣淺色服裝,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普通成年人應保證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高溫天要有規律地適量飲水,別等到口渴時再喝水。

空調溫度別開太低

室內溫度控制在27℃左右,儘管天氣炎熱,但室內溫度不宜過低,與室外溫差不要太大,儘量控制在8℃~10℃。

及時通風換氣

一般情況下,夏季家中溼度以30%~50%爲宜,在氣溫較涼爽的早晨和傍晚,可通過開窗透氣的方式進行降溫。

同時,服上述防暑藥期間要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用藥後症狀未見緩解或加重的,一定要及時就醫。▲

本期編輯:徐夢蓮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