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耳朵掛倆“小紅燈籠”?先別緊張,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

來源: 更新:

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好好的,孩子耳朵突然紅得發亮,摸起來還熱乎乎的,像掛了兩個小燈籠。其實小孩耳朵發紅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正常現象,但也可能暗藏小問題,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排查。

一、生理性因素:身體的“小調皮”

1.情緒波動惹的禍

孩子玩得太瘋、被批評哭鼻子,或者見到陌生人害羞時,耳朵就可能“唰”地一下變紅。這是因爲情緒激動時,身體會釋放腎上腺素,讓全身血管擴張,而耳朵皮膚薄、血管密集,就成了最明顯的“信號燈”。比如孩子搶玩具贏了歡呼雀躍,或者被動畫片裏的情節嚇得捂住眼睛,耳朵都可能跟着“湊熱鬧”,這種情況通常過幾分鐘就會自己消退,不用太擔心。

2.溫度調節在“工作”

耳朵裏分佈着很多毛細血管,當孩子從冷地方突然進到暖房,或者穿得太多、蓋得太厚時,血管會受熱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耳朵就會又紅又熱。就像冬天從室外跑進開着暖氣的屋子,大人耳朵也會發燙一樣,孩子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發育完善,這種反應會更明顯。只要幫孩子脫掉一件外套,或者移到陰涼處,耳朵很快就會恢復正常溫度。

3.睡姿“壓”出來的紅

孩子午睡時總愛側躺,一隻耳朵被壓在枕頭上一兩個小時,也會紅得發亮。這是因爲壓迫導致局部血液循環暫時受阻,鬆開後血液快速回流,就會出現發紅發熱的現象,有時還會有點輕微腫脹。這種情況摸起來孩子不會喊疼,活動一下耳朵,過會兒就會好轉,家長不用緊張。

二、環境與行爲影響:外界的“小干擾”

1.過敏或刺激反應

有些孩子對毛絨玩具、圍巾材質過敏,接觸後耳朵會發紅髮癢,摸起來熱熱的。還有的孩子喜歡揪耳朵、揉耳朵,或者在草地上打滾時被小草、花粉刺激,也可能讓耳朵“鬧脾氣”。如果發現孩子總撓耳朵,仔細看看耳廓有沒有小疹子,要是有,可能是過敏了,避開過敏原後通常會好轉。

2.蚊蟲“偷襲”後的紅腫

夏天在戶外玩一圈,孩子耳朵可能被蚊子、蜜蜂“叮一口”,瞬間紅起一個小包,又熱又癢。蚊蟲叮咬時會釋放毒液,讓局部血管擴張,引發炎症反應,耳朵不僅紅熱,還可能腫得像小餃子。這時可以用肥皂水輕輕沖洗,再塗一點兒童專用止癢膏,別讓孩子抓撓,以免抓破感染。

三、病理性原因:需要關注的“小信號”

1.耳部感染在“預警”

如果孩子耳朵紅熱的同時,還老抓耳朵、哭鬧不止,甚至發燒,可能是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在搗亂。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炎症會讓耳部血管充血,不僅耳朵紅熱,還可能伴有耳朵疼、聽力下降;外耳道炎常因孩子挖耳朵把皮膚摳破,細菌趁機入侵導致,耳朵周圍會紅腫,碰一下孩子就喊疼。這種情況不能拖延,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遵醫囑用消炎藥。

2.發燒時的“連帶反應”

孩子發燒時,全身體溫升高,耳朵作爲血液循環豐富的部位,會率先“亮紅燈”,又紅又燙。這時家長要先給孩子量體溫,看看是不是感冒、幼兒急疹等引起的發燒,針對病因治療。等體溫降下來,耳朵的紅熱症狀也會跟着減輕,就像退燒後臉蛋不紅了一樣。

3.其他疾病的“附帶表現”

極少數情況下,川崎病也會讓孩子耳朵發紅發熱,同時還伴有眼睛發紅、嘴脣乾裂、身上出疹子等症狀,這種病會影響血管健康,需要及時就醫。不過川崎病比較少見,家長不用過度焦慮,只要孩子精神好、沒有其他異常,先從常見原因排查就行。

四、家長該做的“小處理”

1.先觀察再動手

發現孩子耳朵紅熱,先看看孩子有沒有不舒服:如果喫喝玩樂正常,只是耳朵紅,可能是生理性原因,陪孩子玩一會兒轉移注意力,通常會自己好;如果孩子哭鬧、抓耳朵,或者伴有發燒、耳朵疼,趕緊摸一摸耳朵周圍有沒有腫脹,及時帶孩子去醫院。

2.別瞎用“土方法”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耳朵紅,就用冷毛巾敷,其實如果是過敏或感染引起的,冷敷可能刺激皮膚;也別給孩子塗大人用的藥膏,以免成分刺激嬌嫩肌膚。正確的做法是:如果是壓迫或溫度引起的,讓孩子活動一下耳朵;如果懷疑過敏,用清水洗一洗耳廓;如果是蚊蟲叮咬,塗兒童專用止癢藥。

3.日常做好“預防課”

平時別給孩子穿太緊的高領衣服,以免摩擦耳朵;少讓孩子在灰塵多、花粉濃的地方久待;告訴孩子別老挖耳朵,玩耍時注意保護耳朵不被磕碰。這些小細節能減少耳朵紅熱的情況發生。

孩子耳朵發紅發熱,大多是身體的“小插曲”,家長別自己嚇自己。但如果紅熱持續不退、伴有其他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畢竟孩子的小耳朵可不能馬虎對待。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