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痛經“火”上熱搜,真的有效嗎?

來源: 更新:

受訪專家: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郭建芳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思予

最近熱播劇《愛你》裏有一個橋段登上熱搜:面對女主痛經問題,男主身爲醫生髮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給女主艾灸。“要是溫度不合適你得跟我說”“有沒有感受到熱氣”……這些對白羨煞網友,評論區直呼“我也需要個醫生男友”,還有人直接種草了艾灸,決定下次生理期試試。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郭建芳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介紹,痛經這一病名最早記載於《華佗神方·卷六·華佗治痛經·神方》中:“腹痛如絞,謂之痛經。”現代醫學將痛經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系統沒有器質性病變的痛經,有些女性第一次來月經就存在,主要是由於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過多,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繼發性痛經通常是由於某些婦科疾病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盆腔炎等,疼痛程度往往較重,且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如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可能加重痛經,如飲食寒涼,導致體內寒氣積聚;保暖不足,尤其是腹部和腳部受涼;情緒波動、長期壓力大等,可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加重痛經。

郭建芳介紹,調理痛經,中醫有很多方法,劇中男主用的艾灸確實是很有效的方式。艾灸療法是指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絨、艾炷、艾條等,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燒灼、溫熨、燻烤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疼痛處,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的作用。艾草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通過艾灸,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子宮痙攣,從而減輕痛經症狀。

除常用的艾絨、艾條灸外,還可以用藥泥灸來治療痛經或盆腔積液、宮腔積液等。臨牀上,常用火龍罐這一集推拿、刮痧、艾灸於一體的中醫“特種治療工具”,以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逐溼、滑利關節、平衡陰陽、調理臟腑功能等目的。艾灸調理痛經常用的穴位包括:關元穴、三陰交穴、血海穴、地機穴、內關穴等。

郭建芳提醒,雖然艾灸對緩解痛經有一定效果,但操作需要一定的專業技巧,溫度控制不當可能導致燙傷,非專業人士也很難精準找到穴位。因此,如果沒有經驗,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除了艾灸外,郭建芳還推薦了幾種中醫緩解痛經的方法。

中藥調理。根據痛經類型,中醫會開具不同藥方。例如,寒溼型痛經,常用溫經散寒的藥物,如當歸、川芎、艾葉等;氣血虛弱型痛經,則常用補氣養血的藥物,如黃芪、黨蔘、熟地黃等。

鍼灸療法。鍼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起到調節氣血運行,緩解疼痛的作用,調理痛經常用穴位和艾灸穴位一致。

按揉穴位。如果覺得艾灸和鍼灸操作複雜,也可以嘗試按揉穴位。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按揉可調理氣血、強身健體;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三寸,按揉能活血調經、益氣健脾;血海穴,在大腿內側,按揉可調節月經、促進生育;地機穴,位於小腿內側陰陵泉下三寸,按揉可調經止帶、促進血液循環;內關穴在前臂掌側,按揉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茶飲調理。一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藥茶飲也可以幫助緩解痛經。例如,姜棗茶,將生薑切片與紅棗一起煮水,加入適量紅糖飲用,姜棗茶具有溫經散寒、補氣養血的功效,適合寒性痛經的女性;玫瑰花茶,玫瑰花具有行氣活血、舒緩情緒的作用,適合情緒波動較大的女性飲用。

郭建芳強調:“雖然痛經是常見現象,但有些情況下的疼痛可能提示嚴重的健康問題。”如突發性劇烈疼痛還伴隨大量出血,需警惕宮外孕或其他婦科急症。如果痛經持續時間較長,且疼痛程度逐漸加重,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等疾病的信號。這些疾病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對生育能力造成影響。總之,無論哪種痛經,都在提示我們“痛則不通”,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