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醒、醒了睡……睡了跟沒睡一樣怎麼辦? | 科普時間
張先生最近有些苦惱。他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家庭要兼顧,總覺得力不從心。一段時間以來,他經常在夜間頻繁醒來,每次醒來後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入睡。有時候明明睡着了,但又感覺像沒睡着。
儘管張先生每天入睡和起牀的時間沒有發生改變,但這種斷斷續續的睡眠狀態讓他身心俱疲,整個人的狀態非常糟糕,白天出現精神萎靡、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經過問診和睡眠監測等,張先生被診斷爲碎片化睡眠。碎片化睡眠是指在睡眠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個體睡眠中斷和覺醒的現象,其主要特徵爲睡眠的不連續性和不穩定性。患者在夜間會頻繁醒來,每次醒來的時間相對較長,且難以迅速再次進入夢鄉。這種斷斷續續的睡眠模式,使得機體無法獲得連續且穩定的睡眠。
一般情況下,通過專業的心理疏導,並配合短期使用助眠藥物治療,這種睡眠狀況會顯著改善。

首先,在生活方面,碎片化睡眠會導致個體白天嗜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的狀態,使他們難以保持專注,從而降低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其次,在社交方面,由於精神不振和注意力分散,個體可能難以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這不僅會影響他們在社交場合的表現,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個體也可能因爲無法集中注意力而錯過重要的社交信息,或者因爲精神不振而難以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從而導致人際關係疏遠。
最後,在心理方面,碎片化睡眠會導致情緒波動,使個體更容易煩躁、易怒,甚至抑鬱。這些情緒問題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影響其日常生活。長期如此,還可能引發慢性失眠,這不僅會加重情緒問題,還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新手爸媽要注意!
因爲新生兒需要頻繁餵奶和洗護,新手爸媽尤其是媽媽,常常被迫進入一種碎片化睡眠模式,導致整體睡眠質量下降。
夜班工作人羣要注意!
夜間工作、白天休息這種顛倒的作息安排,很容易導致睡眠碎片化。
特定羣體要注意!
包括患有睡眠障礙的老年人;存在呼吸系統疾病的羣體,如打鼾者或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人;消化系統有問題的人羣,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可能因爲夜間不適而頻繁醒來,從而影響睡眠的連續性。
壓力較大者要注意!
持續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會干擾正常的睡眠模式,導致個體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進而影響整體的睡眠質量。
夜班工作人羣要注意!
夜間工作、白天休息這種顛倒的作息安排,很容易導致睡眠碎片化。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導致個體睡眠碎片化,比如睡眠環境嘈雜、睡眠習慣不好,以及患有其他身體疾病等。

優化睡眠環境。確保臥室安靜、光線強度適中、溫度和溼度適宜,可以使用遮光窗簾、耳塞或白噪聲機來減少外界的干擾,助力睡眠。選擇適合自己的牀墊和枕頭,創造一個有利於深度睡眠的環境。
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儘量每晚在相同的時間上牀睡覺,並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睡前半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可以閱讀紙質書籍,或進行冥想、深呼吸等放鬆活動。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尤其是下午和晚上。
管理精神壓力。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正念冥想、瑜伽、散步或做任何自己喜歡的放鬆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嘗試將煩惱留在白天,不讓它們影響夜晚的睡眠。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創建睡前儀式。創建一個固定的睡前儀式,如洗熱水澡、聽輕柔的音樂,或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幫助身體放鬆,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保持健康飲食與運動。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對於改善睡眠至關重要。多喫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豆腐,能促進褪黑素的合成。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但要避免在睡前幾小時進行劇烈運動。
如果個人無法自行調節,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醫生可以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大家擁有良好睡眠。
如果個人無法自行調節,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醫生可以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大家擁有良好睡眠。
來源:《大衆健康》雜誌
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精神科 王秋棠 主任醫師 林錚
審覈: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 柏湧海
策劃:餘運西 王寧
編輯: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