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攝像頭會泄露隱私嗎?安裝時注意4件事
受訪專家:天津昌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郭巖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虞曄
對許多人而言,家用攝像頭能夠實時監控家中的狀況,無論是外出時擔心家中安全,還是掛念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了它隨時隨地可以看到家裏的影像,讓人感到更加放心。然而近日,多地公安民警通過社交平臺提醒市民,在安裝家用攝像頭時務必謹慎,以防隱私泄露風險。這一提醒,讓許多家庭開始重視智能家居設備背後隱藏的風險。

據報道,近年來,家庭智能攝像頭遭破解入侵的案例屢見不鮮。2024年北京朝陽法院通報的一例案件中,被告人巫某某通過非法獲取的監控攝像頭設備賬號及密碼,入侵併控制了多部目標攝像頭,通過向會員提供實時監控畫面來獲利。天津昌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郭巖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許多用戶在設定攝像頭密碼時傾向於簡化操作,例如常見的“123456”或“888888”,或者直接使用生日或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作爲密碼,這些簡單的密碼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此外,大多數市面上的家用攝像頭通過Wi-Fi連接使用,每日錄製的視頻都會自動上傳至雲端存儲,便於用戶隨時訪問,如果服務器被攻破,用戶的起居、交談,甚至更私密的活動,都會毫無遮攔地暴露在他人眼前。
爲了保障家用攝像頭的隱私安全,郭巖建議安裝和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 選擇購買公安部認證的家用攝像頭品牌。攝像頭的製造商會定期發佈固件和軟件更新,以修復安全漏洞和提高性能。居民應及時更新,確保其處於最新狀態。
2、 將家庭網絡設置爲局域網,攝像頭只能在家庭內部網絡中進行數據傳輸。定期檢查攝像頭的運行狀態,查看是否存在異常連接或數據傳輸。
3、 設置包含字母、數字和符號的複雜密碼,並定期更改密碼。同時,啓用雙重身份驗證等安全功能。
4、 儘量避免在臥室、浴室等私密場所安裝攝像頭。應將攝像頭安裝在客廳、門口等公共區域,並仔細調整拍攝角度,避免拍到鄰居。
4月1日起,《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施行,非法安裝攝像頭或泄露他人隱私,最高可判刑。郭巖提醒大衆,一旦發現個人隱私被偷拍偷窺要第一時間報警。在報警的同時,儘可能收集相關證據,包括泄露隱私的視頻、圖片、聊天記錄等。如果隱私泄露導致了實際損失,如精神損害、財產損失等,受害者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者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具體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以及賠償損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