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發!這種病毒沒有疫苗,傳染性卻很強

來源: 更新:

受訪專家:航空總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 曲燕燕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董長喜

2025年2月,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疾控部門接連發布預警稱,諾如病毒感染病例顯著增加,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已出現多起聚集性疫情。諾如病毒感染又被稱爲“冬季嘔吐病”,其以傳播快、變異頻、防控難爲特點,是公共衛生領域的棘手難題,至今尚無針對性疫苗上市。

航空總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曲燕燕在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諾如病毒疫苗研發的滯後,既是病毒生物學領域的挑戰,也是人類對疾病認知侷限的縮影。”

曲燕燕說,諾如病毒原名諾瓦克病毒,屬於杯狀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諾如病毒的傳染及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消息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易在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環境密閉、人羣密集的場所暴發,主要以消化道傳播爲主,也可通過污染的物品和日常生活接觸及氣溶膠等傳播。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諾如病毒每年導致全球6.85億例腹瀉病例,並造成3.5萬兒童死亡,但截至2025年2月,全球尚無一款疫苗獲批上市。據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報道,目前有7種候選諾如病毒疫苗處於臨牀試驗的不同階段,但還沒有一種疫苗被證明足夠有效,能夠獲得監管機構批准。

曲燕燕分析認爲,諾如病毒疫苗研發進展緩慢主要是存在以下挑戰。

挑戰一:諾如病毒變異多且不穩定。諾如病毒的基因多樣性遠超流感病毒,目前已發現10個基因羣、49種基因型,單一疫苗很難覆蓋所有基因羣,這是阻礙疫苗研發的首要因素。此外,諾如病毒表面的衣殼蛋白(VP1)易發生抗原漂移,導致優勢毒株每2~4年更替一次。這種快速變異特性使得疫苗靶點難以穩定,免疫系統對某一毒株產生的抗體無法對新變種起效,增加了疫苗設計的難度。

挑戰二:免疫系統存在盲區。諾如病毒主要感染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其引發的免疫反應具有局部性和短暫性的特點。傳統注射疫苗主要通過激活全身性免疫應答發揮作用,但對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誘導不足,這使得疫苗可能僅能減輕症狀,而非完全阻斷感染。當前臨牀試驗中的候選疫苗(如病毒樣顆粒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均嘗試通過不同技術路線突破這一侷限,但保護率仍未達到理想水平。

挑戰三:實驗模型的天然缺陷。疫苗研發依賴動物模型以驗證其安全性與有效性,但人類諾如病毒無法感染常規實驗動物(如小鼠、恆河猴),而動物源性諾如病毒的致病機制與人類差異顯著。例如,豬諾如病毒主要感染腸道上皮細胞,人類諾如病毒則可引發更廣泛的病理反應。這種模型缺失導致疫苗效果評估困難,部分候選疫苗在動物實驗中表現良好,臨牀試驗卻未達預期。

可喜的是,在疫苗研發人員不斷努力下,人們已經看到了曙光。我國作爲研發前沿陣地,已有多家企業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4月,一款六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漢遜酵母)獲國家藥監局臨牀試驗批准;同年12月,重組六價諾如病毒疫苗(畢赤酵母)也進入臨牀階段。

不過,曲燕燕表示,即使疫苗成功上市,其接種策略可能優先針對高風險人羣(如兒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而非全民普及。對普通人而言,做好針對性防範,諾如病毒感染就是可防可控的。

1.識別症狀早就醫。人感染諾如病毒後可導致急性胃腸炎,一般在病毒侵入後12~48小時出現症狀,最常見腹瀉、嘔吐,其次爲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痠痛等。兒童一般以嘔吐爲主,成人以腹瀉爲主,腹瀉次數從幾次到數十次不等,糞便呈稀水樣,無膿血樣便。如果出現上述疑似感染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2.做好隔離與消殺。感染諾如病毒後需要進行居家隔離,隔離時間爲症狀完全消失後72小時。諾如病毒對常用消毒劑抵抗力較強,酒精無效,應選用高水平消毒劑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比如含氯消毒劑等。對患者嘔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使用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幹巾完全覆蓋,消毒至作用時間後,小心清除乾淨;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蘸取含氯消毒劑完全覆蓋,作用30分鐘以上,小心清除乾淨;處理完畢後要對清潔工具和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消毒處理,以確保個人安全和環境衛生。

3.科學預防是關鍵。預防諾如病毒感染,首先做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應運用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處理食物要徹底洗乾淨,食物必須熟透後再食用,不飲用生水;廚房檯面及經常接觸的物品要經常清潔、消毒,生熟菜板要分開使用。▲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