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40歲要注意這幾個表現,很可能跟這種兇險的癌有關

來源: 更新:

哪種癌症最兇險?有人說是胰腺癌,因爲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實,所謂的癌中之王,也只是相對的,而且是在變化中的。


單就惡性度來說,胰腺癌談不上是癌中之王,因爲不少癌症的惡性度都比胰腺癌惡性度更高。但如果綜合癌症的發病率大小、惡性程度、診斷時晚期的比例、治療手段的多少、治療效果和預後等,胰腺癌確實算是癌中之王。


胰腺癌發病率不低,惡性度也算高,關鍵很難早期發現,一發現多數就是晚期,而晚期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手段,預後差,死亡率高。


爲什麼胰腺癌不容易早期發現?


1、胰腺位置深,長了腫瘤,早期也經常沒有特別的表現,即便有一些症狀表現,也沒有特異性,容易誤認爲是其他消化不良之類的問題,可以說胰腺癌很難通過症狀來早期發現。

2、有的人會說,那就主動去檢查,但目前也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胰腺癌篩檢手段,一般的B超其實是較難早期發現胰腺癌,如此一來,胰腺癌在多數情況下診斷時往往已經是晚期。

那就真的沒有辦法早期發現嗎?


目前沒有公認有效的胰腺癌篩查建議,對於高危人羣,根據上海抗癌協會發布的《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建議:


1、抽血查CA199、CA125、CEA等腫瘤標誌物,並結合腹部CT、磁共振檢查,B超也能提供幫助。

2、高危人羣特別是有家族史者以及已經有胰腺病變者,每年做一次CT或磁共振檢查。


哪些人算高危人羣?


40歲以上(尤其是50歲以上),有下列因素中的任一項者就屬於胰腺癌高危人羣: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長期吸菸、飲酒、高脂高蛋白飲食史;

(3)無明顯誘因出現中上腹飽脹不適、腹痛,食慾不振、乏力、腹瀉、消瘦或腰背部痠痛等症狀;

(4)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尤其合併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頭狀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

(5)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

(6)有幽門螺桿菌陽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綜合徵等。


除了主動篩查(沒有症狀表現但屬於高危人羣,主動去進行篩查),如果身體出現異常症狀表現,要特別引起重視。


哪些表現要警惕胰腺癌?一旦出現這些表現,要及時就診檢查,儘管可能已經不是早期,但早檢查總從晚檢查好。


如果40歲以上,有下列表現,要警惕胰腺癌可能,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1)不明原因梗阻性黃疸;

(2)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超過10%;

(3)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現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症狀,內鏡檢查正常;

(5)突發糖尿病而又無誘發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發無法解釋的脂肪瀉;

(7)自發性胰腺炎的發作;

(8)長期煙者,要加倍重視。


如果本身是屬於胰腺癌高危人羣,又有上面說到的這些表現,那就更要高度懷疑胰腺癌,一定要儘早檢查,千萬不要拖延。


如果懷疑胰腺癌可能,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如何檢查呢?


1、抽血化驗是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因爲抽血化驗簡單啊,抽一管就能查出癌症,那多好。但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當然,腫瘤標誌物比如CA199、CEA、CA125等,特別是CA199對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還可以,而且簡單方便,可以作爲參考,但一定要記住:不能僅以這個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得了胰腺癌,特別是結果正常時,千萬不要誤以爲是沒得胰腺癌,那可就誤事了。


2、影像學檢查,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拍片子,比如超聲檢查,增強CT、增強磁共振等檢查,必要時考慮PET-CT檢查。


3、病理檢查:如果影像檢查發現胰腺佔位病竈,而且抽血化驗提示CA199增高,則不管是否有上面說的那些表現,都要考慮胰腺癌的臨牀診斷,但這並不是確診,不能根據這個就來進行化療放療之類的檢查,最終的確診則需要病理檢查(活檢或手術)。


當然,如果臨牀高度懷疑胰腺癌,又沒有發現其他遠處轉移病竈,屬於可手術的情況,鑑於胰腺病竈活檢的困難和風險,也可以直接手術,術中冰凍病理明確診斷後再決定手術方式,如果術中發現病竈已經腹腔播散,無法手術,那就只取活檢。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