麪館老闆堅持給殘疾客人餵飯四年:幫助別人很快樂

來源: 更新:

四年多來,

只要老李來到麪館,

艾先生都會準時出現在他的對面,

微笑着端起碗來,

小心翼翼地把食物送到他的嘴邊。

——第11000個天天正能量獲獎故事


“老李來啦?”“土豆肉絲!”2月19日上午11點過,四川達州老城區灘頭街,一家麪館的老闆,笑着招呼一位老顧客,兩人對話簡潔。

不一會兒,飯菜端上了桌,接着,老闆做了一番可能會讓外人喫驚的動作:他端起飯碗,一口一口把飯菜喂到客人嘴裏。

別人看着頗感意外的舉動,卻已是他們兩人間長達四年的默契。

“我做了十多年小生意,四年前盤下了這家麪館。”店面不大,主銷鋪蓋面,兼營蓋飯、抄手、米線、滷菜和油炸魚乾。

艾先生介紹,麪館開業之初,他們的生意並不好,手頭沒有多少事要忙。

一天,麪館來了位特殊的顧客。

“這個顧客就是老李,他沒有雙手,左眼失明。到店後,他喊了一碗蓋飯,半天沒喫完。我就主動走過去,提出給他餵飯。”艾先生的善舉,讓老李特別感動,兩人從此相識。

艾先生通過攀談得知,老李是有家人的,但他們白天要上班,中午不能及時趕回來給他做飯。鄰居曾提出,讓老李到他們家喫午飯,但老李不好意思長期麻煩別人,後來便長期在外面喫午飯。

在家閒不住,他自己還在外面擺攤做點小生意,“不圖掙錢,只圖好玩”。

艾先生給老李餵飯。曾業 攝

“第二天,老李又來了。我們相視一笑,從此達成默契。”艾先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從那時起,他堅持每天給老李餵飯,這一喂,就是四年多。

四年多來,只要老李來到麪館,艾先生都會準時出現在他的對面,微笑着端起碗來,小心翼翼地把食物送到他的嘴邊。

“天天喂,已經喂習慣了。”艾先生說,每天上午,他都會從廚房裏走到店門口,準時迎接老李的到來,而老李,也從未爽約。

艾先生對顧客笑臉相迎。曾業 攝

“老李不大愛說話,我們很多時候都用眼神交流。只需一個眼神,兩人便能心領神會。”艾先生笑着說。

如今,兩人已變成一對老朋友。除了確定老李喫啥需要詢問,在餵飯和進食的過程中,他們幾乎不會說一句話。

“老李喫米飯的時候多一些,土豆肉絲是他的最愛。偶爾也會換換口味,抄手、麪條、米線,都喫過。”

艾先生介紹,一般情況下,只需十來分鐘,老李便能喫完。但喫麪條和米線,相對費時一些,“因爲米線和麪條沒有米飯那麼好喂,我又怕把他燙着了”。

老李的家人,特別感激艾先生四年多來的照顧。遇到調休的時候,老李的女兒也會陪着老李一起,專程來“照顧生意”,順便給艾先生帶點小禮物。

細心的艾先生則與老李約定,每個星期集中結一次賬,“免得每天都掏錢,這樣我們雙方都省事一些”。

“以前聽說過老闆的善舉,今天來得早,第一次見到他給顧客餵飯,很感動。”麪館裏一位食客,被艾先生的善舉打動。“他是達州人民的驕傲,值得學習!”

另一位食客說,小麪館有大愛,老闆的善舉,讓大家看到了藏在城市角落裏的溫暖。

艾先生給老李盛飯。曾業 攝

樂於助人,是艾先生一直以來的習慣。除了長期給老李餵飯,他的麪館還經常接待一些需要幫助的特殊客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偏癱患者等,都是常客。

麪館門口有幾步臺階,艾先生經常攙扶那些行動不便的客人上上下下,笑着迎來送往。在艾先生看來,“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今年春節後,農曆大年初二,艾先生的麪館就開門營業了。“那天來了一位老太婆,帶着孫女來喫鋪蓋面。結賬的時候,老太婆發現錢包忘帶了,我給他們免了單。

艾先生覺得,這是他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幫到別人,他自己很有成就感,很快樂。

平日裏,艾先生也會特別注意一些特殊的顧客。“有的老人家來喫麪條,捨不得喫肉,我會故意弄錯,只收一碗素面的錢。

艾先生笑呵呵地說,老李擺攤“不圖掙錢只圖好玩”的生活態度,讓他頗受啓發,他也經常通過做這樣一些小事,讓自己過得更加瀟灑、更加快樂。

他的麪館不大,卻見證了這世間最動人特別的“風景”;他的笑容簡單,卻驅散了另一個人生活的寒意。

四年堅持,他說微不足道,我們卻在他默默地端起碗筷的細心和溫柔裏,讀懂了他內心的仁愛與豐饒。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爲艾先生頒發正能量特別獎。點贊這份“微不足道”卻震撼人心的善良,點贊人間煙火中閃爍的凡人微光。

願這個故事成爲這座城市的溫暖註腳,願這份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愛,成爲更多人的本能,延續成社會的底色。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