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去世後,他在醫院附近紮根:我欠這座城市的,還不完

欠的錢逐漸能還上,
但欠的人情,
永遠也還不完。
——第10996個天天正能量獲獎故事
掃碼,選號,取單子,山東省腫瘤醫院的一樓大廳裏,張軍熟練地掛上了一個號。這樣的事,他一天要做十幾次,全都是義務幫助其他患兒家屬。
而他自己的孩子,在經歷3年零8個月的煎熬後,已經在前年離開了人世。
對張軍來說,駐守醫院附近,是他還有一份“債”,沒有還完。

在山東省腫瘤醫院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內,張軍收拾着客人用過的碗筷。2019年,24歲的他從老家菏澤來到濟南,爲4歲半的大女兒治療惡性神經母細胞瘤。
2023年7月,孩子不幸離世。3年零8個月,他在煎熬中度過。女兒離世後的一段時間裏,他也是悲痛欲絕,精神頹廢。
隨後的3個多月,曾經幫助過他的好心人再次出現,幫他鼓起勇氣,重燃生活的希望。這家小店,就是在熱心人的幫助下開起來的。
那時起,他決定留在濟南,去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人。“女兒生病期間,接受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我要再用3年零8個月的時間,將這種愛心傳遞下去。”

張軍的小飯店
雖然下午用餐的客人稀少,張軍卻閒不下來。“能幫我去掛個號嗎?我現在有事過不去。”他的微信上彈出一條信息。
“好的。”回覆完信息後,他立馬騎上電動車,來到醫院一樓掛號處。經過一番溝通和操作,順利完成了掛號。

像掛號、拿藥、跑腿這樣的事兒,一天得有10多名患兒家屬向他求助。
這些年到底幫了多少人,張軍也說不清。只見他拿出一個信封,裏面裝有厚厚的一沓醫院單據。
“票據上的名字,都是來醫院看病的患兒,不管是幫忙掛號還是拿藥,我都會把單子留下來,萬一以後用得到呢。”說着,他又細心地把單據收好。

“一張掛號單,一張結算單,兩張票據就是一個孩子”
在同一片區域內生活6年,讓張軍有了更多幫助別人的資本。
“來腫瘤醫院看病的孩子,一般治療週期都比較長,至少得1年。對於從外地過來的人來說,會遇到一系列問題,比如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等。”
他告訴新黃河記者,雖然大事幫不上,但小事沒問題。他有病友的微信羣,每當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會盡力去幫。

2022年初,張軍爲補貼家用,做起了外賣員。女兒病情穩定的時候,他的時間相對充裕,每個月有7000多元收入,反之則收入較少,也就1000多元。
久而久之,他結識了不少因孩子住院而做外賣員的父親。去年1月份,他組建了一支由20餘人組成的外賣大隊。
“因爲春節期間送外賣收入高,所以我就把留在醫院過年的患兒父親集合起來,一塊在春節期間送外賣。”他說起了創建外賣大隊的初衷。

張軍向外賣大隊成員分發愛心人士捐贈的魚
上午在快餐店,下午幫助患兒家屬,就連晚上,張軍也有了一份“事業”——帶領外賣大隊成員一起做直播賺錢。
2024年10月1日,他們做了第一場直播,五六個人站在一起,每當觀看者刷出一個禮物,他們就會做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下蹲、起跳、跳一段舞。
這樣的直播形式,當然沒什麼流量,進入直播間的,幾乎都是患兒的家人。在他看來,即便直播的收入寥寥無幾,那也比晚上閒着強。
從那以後,每天晚上7點半到10點,他都會出現在直播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觀看人數不斷增加,最多的時候有2000多人。
“你們的孩子不是真生病,是表演的劇本吧。”“你們外賣員的身份也是假的。”曾有網友發出質疑。

“我倒希望這是劇本,孩子們沒有生病。”面對不理解,張軍會讓大家進入他的主頁,因爲裏面記錄着孩子治病的一點一滴。看到視頻後,質疑聲就會消失,有人還會爲不理解而道歉。
每場直播,都有五六名外賣大隊成員參與。老家在四川的劉剛,就是其中一員。出生於1993年的他,臉上滿是滄桑。早上六七點開始送外賣,一氣兒幹到太陽下山,有時候晚上還會參加直播。
用他的話說,雖然累,能有什麼辦法呢?孩子小,離不開媽媽,如果兩人都不工作,積蓄很快就會花完,給孩子看病的錢都沒有。

帶孩子看病的3年零8個月,張軍最怕的不是喫苦,而是女兒病情的反覆,每次復發,情況就會惡化。
惡性神經母細胞瘤,被稱爲兒童癌症之王,腿疼,反覆發燒,不斷折磨着僅有4歲半的孩子。
“特別是做骨髓移植手術的時候,進手術室前,孩子活蹦亂跳,做完手術後渾身插滿管子,孩子想哭但不敢,因爲一哭就會全身疼。”
說到這裏,他的眼眶微紅,手術後還要在無菌病房躺21天,父母無法靠近,喫喝拉撒全靠自己。

張軍陪伴女兒度過最後時光
女兒治療的這段時間,張軍已經花費了上百萬元,除了家裏的積蓄,還有好心人的捐助和借的外債。
“濟南是座很有溫度,很有愛的城市。好多人不僅給了我經濟上的幫助,還有精神上的,不斷鼓勵我,支持我。”他告訴新黃河記者,正是因爲這些人,給了他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
“欠的錢逐漸能還上,但欠的人情,永遠也還不完。”
隨着患兒的康復出院和病情變化,外賣大隊的成員也由一開始的20多人,減少到10多人。他們的“工作”不僅是送外賣和做直播,還會提供志願服務。
“這附近有處共享廚房,沒事的時候,我們會去那裏幫忙,包括我平時幫病友跑腿的活兒,其他人一樣會去幹。”張軍說道。

江西、四川、安徽、陝西、河南……來醫院看病的患兒,來自全國各地。“我想幫助的,不僅僅是外賣大隊的成員,更是最需要幫助的患兒家庭。”張軍說起了心中的願望,但他力量微薄,只能盡最大努力提供幫助。
“其實我並沒有做太多,希望大家能把關注點放到患兒這個羣體當中來,他們纔是急需幫助的人。”
張軍在得知獲獎的消息後,深感意外,拿到獎金後,他會購買一批患兒日常所需的用品,比如體溫計、紙巾、口罩等,然後把這些物資發放給需要的患兒家庭,幫助他們減輕一些經濟上的壓力。
他說,雖然也幫不了太多,但能省一點算一點吧。
如今,他和妻子、小女兒已經在濟南安家,爲患兒家屬奉獻3年零8個月,是他目前唯一的計劃。
從悲痛欲絕到重燃希望,從精神頹廢到投身公益,走出人生至暗時刻,他選擇把愛傳遞,幫助每一個“曾經的自己”。
是頂天立地的父親,知恩感恩的漢子,更是一個在大愛指引中前行的公益行動者。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濟南時報·新黃河,爲張軍頒發正能量特別獎,助力公益行動,點贊愛的循環。

因爲一些人,感恩一座城。
“雖力量微薄,盡最大努力”,他在助人中讓生命更寬廣,也續寫着泉城又一個愛的傳奇。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王錚 剪輯 王春鵬